不管你现在多大年纪,生活其实有无限可能

时间:2021-7-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1

昨天和一起写作的小伙伴聊了几句,谈到读书笔记,我和她分享了曾摘录过的这么一段话。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里写道:

“大多数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时就成了行尸走肉。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一天天的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

看到这段话,小伙伴忽然感慨万千,她提到,自己突然想到当年的心境。彼时刚毕业不久,初次创业遭遇失败,一度信心受挫,困在家乡,但内心深处其实充满了不甘,一直在安稳和冒险之间摇摆。

当时,她正好在读《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本书,从中得到了力量,终于还是抛掷了一切,去了一线城市,成了北漂。

这几年,她一直从事新媒体的工作,不敢妄言有所成就,至少庆幸自己开始有意识地摆脱旧有的思维模式,旧有的各种负面情绪,依旧每日进步,真实地活着。

2

平时经常有人在后台留言,说自己已经快三十岁了,已经感觉自己老了怎么办?想再开始新的人生,还来得及吗?每当看到这些留言,就会慨叹这个世界如此荒谬。年仅二三十岁的人,人生刚刚开始而已,却总觉得自己已经老了。而很多八九十岁的人,却觉得自己还年轻的很。几年前,我在北京的地铁上,就遇到过准备去老年大学学电脑的老人,据他自己说,自己已经八十多岁了。之前带老人看病,遇到过两个八十多岁的老大夫,还神采奕奕地每日工作。其中一个是牙医,已经86岁了,从医院退休后开了一间诊所,二十多年如一日地工作,收费非常平价,每日前去就诊的人络绎不绝。他的精神很好,根本看不出是八十多岁的人。他的心态也很好,给人看牙时还不时开开玩笑。另一位大夫是骨科医生,已经83岁了,医术很高超。他的脖子上有一条巨大的伤疤,听护士说,他一直是个工作狂,退休后在家待不住,再次出来工作。前些年他得了喉癌,手术很成功,身体刚一康复就又出来工作,他说自己反正是死过一次的人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这两个大夫也都是男性。从大概率上来看,女性比男性的寿命更长,所以,老女人的故事更加精彩。

3

来自河南农村的老太太常秀峰,两次到香港举办画展,被陈丹青盛赞。要知道,她一辈子都生活在山区,目不识丁,眼睛还有眼疾。70岁时,她第一次用小孙女的蜡笔画画,给小孙女画了一棵苹果树。从此爱上了画画,一发不可收拾。后来,她的作品被儿子上传到网上,受到网友们的欢迎,人们盛赞她是“梵高奶奶”。还有70岁出书的奶奶姜淑梅,大字不识一个,是一个文盲老太太。从识字开始,一个字一个字的学习,学会后就开始用笔书写自己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体验,最终蜕变为知名作家。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纵观这些活力四射的老人,他们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其一,有一颗不老的心,一点儿都不服老,没有觉得自己已经半截入土的人了。其二,依旧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其三,有成长思维。虽然他们可能并不知道什么是成长思维,但他们都有终身成长的念头,不会了就学,像姜淑梅,从文盲到能用笔写文章,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大量反复的练习。其四,充满热爱。他们之所以一大把年纪了,还能在绘画、写作等方面有所突破,是因为他们真正喜欢做这件事。当自己沉浸其中,从中享受到乐趣的时候,自然不觉得累了。年轻的朋友们,现在只有二三十岁,就算以后只能活到七十多岁,还有四五十年的时间能把一件事情做好,所以,何必担心时间来不及呢?要知道,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THEEND

作者:炎小宁,出过书,写过剧。炼一颗心渡红尘,仗一只笔走天涯。

炎小宁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dfdj.com/haal/137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