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发布了最新世界癌症报告,全面阐述了全球的癌症负担、癌症危险因素、癌变的生物学过程和防控措施。结合国内情况,专家对此进行了权威解读。 01 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癌症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如烟草使用,病原体感染,酒精,紫外线辐射,电离辐射,射频电磁场的暴露,饮食与营养,体力活动,久坐行为,肥胖,饮食致癌物质,空气、水、土壤和食物的污染,职业因素,药品。《报告》对癌症相关危险因素的现状及其导致的癌症负担进行了详细分析。就重要危险因素烟草、感染、酒精进行重点解读。 1.烟草:每年烟草导致的癌症死亡例数为万,烟草使用是全球首要可预防的癌症危险因素。吸烟可导致至少20种癌症。尽管烟草的使用可导致多种癌症,年仍有13亿烟草产品使用者,全球约1/4男性为每天吸烟者。 在中国,年男性吸烟率达到50.5%,女性为2.1%,30%~40%的中国男性为每天吸烟者,女性每天吸烟者较低,0.1%。由于控烟措施的实施,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年,每天吸烟的标准化流行率在男性下降了28%,在女性下降了34%,高收入国家降幅最大。但世界上约80%的吸烟者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在这些国家,由于人口增长和长期持续吸烟者的老龄化,烟草使用带来的疾病负担正在持续增加,仍迫切需要加快烟草控制。 2.感染: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公布11种可导致癌症的感染性病原体,如幽门螺杆菌(HP)、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s)、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疱疹病毒(EB病毒)、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人嗜T-淋巴病毒1型(HTLV-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埃及吸血虫、泰国肝吸虫、华支睾吸虫。每种感染源可导致一种甚至几种类型癌症。据估计,全球万新发癌症中,1/8由感染导致。HP、HPV、HBV和HCV是造成全球感染相关癌症负担的主要原因。 年HP导致的癌症例数约81万,其中42%发生在中国。几乎所有宫颈癌由HPV感染导致(约57万),尤其是HPV16和HPV18感染,可导致70%的宫颈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受HPV感染影响最严重,60%的感染相关癌症病例可归因于HPV。 据估计,全球超过2.6亿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年HBV慢性感染导致的肝癌约36万例,占肝癌病例总数的55%,其中69%HBV相关癌症发生在中国。慢性HCV感染导致的癌症例数约16万例,以肝癌为主。 3.酒精:酒精与多个部位的癌症有关,如口腔、口咽、喉咽、食管、结肠、直肠、肝、胆管、喉、乳腺。年酒精导致的癌症死亡例数为37.6万人,男性居多,约29.8万。由于酒精消耗受年龄影响较大,30~34岁酒精引起的癌症死亡例数占该年龄段癌症死亡例数的13.9%,但80~84岁为2.7%。30~34岁组中酒精导致的癌症主要为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分别占该年龄段酒精导致的癌症死亡病例的32.3%、19.4%和18.4%。 目前酒精导致的癌症处于下降趋势。~年,酒精导致的癌症发病率从.4/10万降低至/10万,下降了6.0%。但由于人口基数的增长、老龄化和经济因素等原因,酒精导致的癌症死亡例数从万增加至万。酒精导致的癌症目前仍负担巨大,如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该负担将会逐年增加。 02 常见癌症的预防措施 通过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如改善行为方式、均衡饮食和营养、进行适宜的体力活动、控制体重、接种疫苗、预防性治疗、管理中高等遗传风险人群、筛查、早期诊断、控制致癌物质的暴露等均可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1.改善行为方式:禁止吸烟和戒烟是降低癌症发病和死亡最有效的方式,尤其肺癌负担的降低效果显著。《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于年起实行,推行控烟POWER政策,即M:Monitoring,监测烟草使用和预防政策;P:preventingpeoplefromsmoke,保护人们免受烟草烟雾危害;O:offeringhelptoquittobaccouse,提供戒烟帮助;W:warningpeopleabouttheharmsoftobacco,警示烟草危害;E:enforcingbansontobaccoadvertising,promotion,andsponsorship,禁止所有形式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R:raisingtaxesontobacco,提高烟草税。 该预防政策的有效推行降低了肺癌发病和死亡。年该公约在我国正式生效,为我国实施提高烟草税,加大对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的监管力度,制定地方性控烟法规,在烟区积极推进烟草种植替代等措施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依据。我国的吸烟率已呈现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控烟措施仍需进一步推进。 2.均衡饮食和营养、适宜体力活动、控制体重:水果、蔬菜、坚果、豆类、天然谷物富含维生素、植物化学物质和膳食纤维,上述成分被认为可以抑制癌变,而红肉、加工肉、糖、超加工食品如碳酸饮料、炸鸡、含糖饮料和酒精饮料等则限制摄入。肥胖与多种癌症有关,改善久坐行为、进行适宜的体力活动有助于控制体重。 《报告》指出,健康的饮食模式和适宜的体力活动不仅需要个人的参与,还需要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管理措施的介入。媒体等进行健康饮食和体力活动的宣传、教育对个人饮食方式的影响有限,但有助于促进对个人行为的改变,政府通过对产品的营养成分进行规范、提高糖税等监管措施可成功影响饮食模式。 3.接种疫苗:感染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疫苗接种是降低感染相关癌症负担的有效措施。目前已成功研发了针对HBV和HPV感染的疫苗,年全球有个国家进行HBV疫苗接种,接种人群覆盖率达到87%。年我国将儿童HBV疫苗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计划,为新生儿免费提供疫苗接种,HBsAg携带率显著降低,但农村全程接种率低于城市,应对农村地区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监测。HPV疫苗不仅可预防宫颈癌,也可预防一部分肛门、外阴、阴道、阴茎、口咽部癌。 截至年,全球有85个国家建立了HPV疫苗接种项目,但各个地区接种率差异较大(14.1%~85.9%)。我国HPV疫苗于年上市,目前并未纳入医保及国家免疫计划,由于经济、疫苗获得性和HPV疫苗知晓度低等因素,接种率较低。利用媒体扩大对HPV疫苗的宣传、促进国产HPV疫苗纳入医保及免疫计划等行动可进一步提高疫苗的接种率,达到降低我国宫颈癌负担的目的。 4.筛查、早期诊断:有症状患者及早就医、无症状个体进行系统筛查可达到降低癌症发病和死亡的目的。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报告指出,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可降低20%的55岁以上吸烟者的肺癌死亡。目前已有针对多种癌症的筛查措施,肺癌可采用LDCT技术进行筛查,乳腺癌可采用钼靶X线或查体进行筛查,宫颈癌可采用HPVDNA检测、细胞学等方法进行筛查。年我国启动了“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主要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食管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肺癌的免费筛查,年启动了“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主要针对城市高危人群进行肺癌、大肠癌、上消化道癌、乳腺癌和肝癌的免费筛查,覆盖多万人。但由于经济和技术因素的限制,宫颈癌的筛查仍以细胞学方法为主,主观性较强;食管、胃和结直肠癌的筛查基于有创性的内镜和肠镜。对癌症危险因素和早期症状认知的缺乏以及筛查的不适感导致民众对消化道癌症筛查的接受度低。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经济、快速、无创的癌症筛查方法。 5.预防性治疗、管理中高等遗传风险人群、控制致癌物质的暴露:有研究显示,对于乳腺癌高风险人群,服用抗雌激素药物可降低30%~70%的发病风险,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和非甾体抗炎药物,可降低1/3结直肠癌的发病和死亡。遗传因素是癌症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确认个人和家庭的遗传性癌症是预防癌症的重要措施。该部分人群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对遗传性癌症进行监测、药物和预防性手术防止癌症的发生。减少致癌物质的暴露是癌症一级预防的重要措施,政府部门可通过立法对致癌物质的暴露量进行消除或剂量限定,并对致癌物质进行监测。 6.癌症的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前景:目前癌症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放射治疗和全身治疗,而全身治疗又包括化疗、靶向治疗、激素治疗和免疫治疗。近年来,随着药物研发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推动,以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为代表的抗肿瘤治疗药物日新月异。分子靶向治疗以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分子为靶点,高效、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不断涌现,改变了肿瘤治疗的格局,真正实现了个体化精准医疗。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例,首先,针对新靶点的药物不断出现,在过去10年中,靶向治疗从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淋巴瘤激酶(ALK)靶点逐步扩展到c-ros致癌基因1(ROS1)、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神经营养性受体酪氨酸激酶(NTRK)、转染时发生重排(RET)融合基因、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BRAF)、Kirsten鼠肉瘤基因(KRAS)等位点;其次,随着靶向治疗药物耐药机制研究的深入,新型药物的研发有望解决耐药问题。 往期热文推荐 1.探索|未来乡镇卫生院有哪几条路可走? 2.接种新冠疫苗疑问多,听听基层医生怎么说! 3.重磅!鼓励基层向康复护理转型 4.全国总动员!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率,基层医生做好这七个告知 5.多家村卫生室和诊所被处罚,竟然因为这些原因! 6.好消息!黄金时期来临,中医人员将迎来发展良机 7.给基层医生“开小灶”,职称评审更精准! 8.好消息!基层引进人才任务来了! 9.基层医生应熟知中药配方颗粒这20个最新信息 10.振兴乡村,乡镇卫生院面临机遇和挑战 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2.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3.原创授权请联系--或者 qq.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dfdj.com/haal/1416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