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得癌,要不要动手术专家医生这么说

时间:2018-4-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浙江老年报原创文章

  “假如当我96岁时,发现自己得了绝症,我还会有多大的求生欲望?”“如此高龄时,医生还会治疗我吗?”医院的副院长郭良教授反复问自己这几个问题。更让他困惑的是,等到那个时候,家人、医生会给他一些怎样的生命建议。

  引起他如此深刻思考的是他的一位超高龄皮肤癌患者,96周岁的平老先生。

  

错过这次可能再也没机会开刀了

  平老先生是绍兴人,一生务农。半年前,平老发现右侧下颚疼痛无比,医院一检查,确诊得了皮肤癌。在做了局部肿瘤切除手术后,疼痛的症状并没有得到改善,每天晚上都要从睡梦中疼醒,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此时,肿块也在增大明显中。

  儿女不忍心看老人受煎熬,慕医院,找到了郭良。交流中,郭医师明显地感受到了老人强烈的求生欲望。作为首诊大夫,虽然治疗有相当难度,但他并没有仅凭年龄这一因素,立马拒绝患者,而是耐心、细致地查体。

  同时,平老的家属手术意愿十分强烈,在被充分告知麻醉及手术风险后,他们医院,也愿意承担一切风险,坚决要求手术。

  面对家属和患者沉甸甸的信任,郭良决定与家属和患者共担风险,给这位近百岁的老者做可能是此生最后一个手术。当日即将该患者收治入院。万幸的是,手术很成功,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术后引流管3天拔除,术后7天顺利出院。

  郭良一边走出手术室,一边拉着身边的医生交代着:“虽然患者是超高龄,但如果放任不管,患者生活质量极差,面部破溃,肿瘤可能会侵犯颈部动脉,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好的外科医生需充分评估病情,综合考虑,不应该因为年龄因素而轻言放弃,这是真正为患者着想的医生。

有责任帮患者减少“病耻感”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肿瘤专家屠规益教授曾对手下的医生叮咛过,大意如此:作为外科医生,既然你能够有本事把病人的喉拿掉,就要有本事让他再次学会说话。

  医院头颈外科一些喉癌患者往往在术后成为了“无喉人”。从能正常交流,一下成了“哑巴”,很多人内心是接受不了的,有人甚至为了躲避手术,医院。

  从年医院第一届喉癌复声公益培训班开始,有70余位“无喉人”通过食管发音、电子喉、小喇叭、发声管等种种方式重新“学会”说话。

  3年时间里,有的人身份从病人变成义工,来参加复声公益活动,帮助还没有重新学会发声的喉癌患者学“说话”。

  韩吾江就是其中一个。年1月,他喉癌开刀,失声后,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脾气变得很差。爱人俞晓凤告诉记者,在家里用纸和笔交流琐碎事是不切实际的。往往是老伴指着杯子,她拿了碗,一来二去,韩吾江甚至烦躁地摔过东西。

  年8月,医院邀请香港新声会协助开展了第一期无喉复声公益培训,韩吾江成了第一批学员,并且还成了其中的佼佼者。

  “第二天我就学会发声,慢慢地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思,现在我是一个帮助新病人发声的发声老师。”韩吾江说,因为曾经“失声过”,更能体会病友的煎熬心情。现在他每次培训必到,还带了一帮徒弟。

  喉癌复声公益培训班其实就是食管发音学习班,是帮助全喉切成患者通过食道内空气的储存和释放,学会发出类似于打嗝一样的声音,再通过不断练习,从而学会“说话”。当然就像学一门乐器一样,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快上手的,这个学习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艰辛的。

  郭良说,喉全切除术是治疗晚期喉癌的主要手段,虽然治愈率高,但患者会因此丧失语言功能,给生活和社会交往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各种方式重新学会“说话”后,虽然不能达到同普通人那样完全顺畅的交流的效果,但至少是质的飞跃。

编辑:第八棵柳

赞赏

长按







































著名白癜风专家
中药可以治愈白癜风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dfdj.com/haal/64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