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节气。每年公立4月4日至6日之间,太阳黄经为15度时为清明节。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具有节气和节日两重意义的节气。清明节融汇了两个古老的节日,一个是寒食节,一个是上巳节,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而清明节的民俗活动则多余上巳节有关。“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便是极其凝炼地描摹出寒食节当时唐代皇城里的春色景致和富贵气象。因此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天养肝 《黄帝内经》指出:“肝为罢极之本,为魂所居之处。其荣华表明在爪甲,其充养的组织在筋,可生养血气,其味酸,其色苍青,为阳中之少阳,与春气相通”。我们在清明时节的养生,重要的一点就是护阳。此时之际体内肝气逐渐达到最旺。早睡早起顺应阳气的升发,得到深度的睡眠,可以更好促进肝血代谢,通达阳气。 清明时节养生?常识 清明节又称为"寒食节",也是养生保健十分重要的节气之?。那么清明节怎么养生? 一、饮食清补为主 清明,正是冷空?与暖空气交替之际,亦日渐趋暖,所以天气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阴雨绵绵,?体常会出现四肢麻痹,在汤品调理中,除了要利?渗湿外,还要适当补益,因而养血舒筋最为重要,以饮?清补为主。 二、换衣不宜过早 俗话说“二月乱穿衣”,说的是清明节前后,因为?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大,应该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直到清明过后,四月中旬才可换春装。当然,春捂的过程也应因??异,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决定?服增减。?般来讲,应根据?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体生发,抵御外邪侵袭,适穿宽松衣物应生发之机,避免抵抗力下降,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及过敏等症状。 注:高血压病、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有痛经史的女性,要尽量使身体不冻不寒。才有助于身体健康。 三、注意“病从口入” ?多变的天?容易使?受凉感冒,发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此时又是呼吸道传染病,如?喉、猩红热、百?咳、麻疹、水痘、流行性脑膜炎等的多发季节,因?要认真注意天?变化,增减?服,以及尽量少出?公共场所,尤为注意“病从口入”。 四、忌?“发物” 此节气亦是多种慢性疾病易复发之时,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等,因?有慢性病的?要忌?易发的?物,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笋、?笋、??、公鸡等,可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因此“寒食节”也有?定的养生道理。宜食物有粳?、芝麻、花生、赤小豆、糯米、鹌鹑、鹅肉、蚌肉、螺蛳、鸡蛋、韭菜、芫茜、莴笋、淮?、苹果、橘、马蹄、梨、桃、樱桃等。养生的汤品宜红萝卜?蔗?、胡椒煲猪肚、川芎?芷炖鱼头、?菜滚狗肚鱼、鲜?茯苓煲猪展、咸菜滚黄沙蚬、猫?草煲猪瘦?等。 五、悲伤莫要过度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通过祭祖和扫墓活动来缅怀先?,寄托哀思。当看到亲?的墓碑,许多?难免睹物思?,悲痛万分。此时此景,每个?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不过,悲伤过度对?体健康的影响是很严重的,尤其是患有??压、冠?病的?更应控制情绪,以防旧病复发。另外,春季?是多种精神疾病的?发期,再加上清明扫墓容易使?情绪低落、抑郁,诱发精神疾病。因此,清明前后?们不要过于悲伤,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舒畅的?情。 六、防高血压复发 清明节前后,?们的情绪波动较?,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病的中老年?,由于过于怀念亲?,寝食不安,极易造成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当尽快减轻和消除异常情绪反应,保持情绪稳定。可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太极拳运动,转移思维。还应避免负重活动,以免引起屏气而致血压升高等。 七、养生重在养肝 传统的养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意思是说春季的?候特点与?体肝脏有密切关系。所以,春季的养生保健?法应以养肝为主。如果肝功能正常,?的气机就会通畅,气血就会和谐,各个脏腑的功能也能维持正常。因此,清明养生重在养肝。调养肝脏有“养肝”和“清肝”之分。具体方法有多种,如以肝养肝、以味养肝、以血养肝和以菜养肝等。 ?、?情舒畅、动中有静同时这个节气又是高血压的易发期,因此要保持?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如太极拳等锻炼?式;避免参加带有竞赛性的活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引起屏?,而引起血压升高。 清明要预防的疾病 一、防腹泻 清明时期出现腹泻的?率很高,所以饮食上需要遵循抗病毒原则。踏青和祭祀期间应多喝?,要注意摄取充足的维?素和无机盐,?如??菜、油菜、胡萝卜等。另外还应注意多食富含维生素E的?物,以提高?体的免疫力,比如蛋黄和豆类等。 二、防感冒 清明时节乍暖还寒,细菌、病毒容易滋生,出门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引起感冒。清明时节外出游玩的时候,应带上备穿的?服以及感冒药,遇到不适时,应该及时治疗,不要影响到节后的?作?活。 三、防?脑血管病 天气的多变再加上清明扫墓容易使?悲伤、?情不好、情绪低落,可能会导致和加重?些?脑?管患者的症状。因此建议,有?脑血管疾病、血压偏高的?更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或伤?,要多提醒自己稳定情绪,扫墓时最好有亲?陪伴。 四、防情绪病 由于清明前后天?忽冷忽热、阴晴不定,因此精神疾病、?肤过敏患者明显增多,同样也成为抑郁、焦虑等精神疾患的高发期。因此,提醒中?年朋友,?定要保持乐观开朗的?态。 清明时节,你不知道的养生秘诀! 一、多吃“柔肝”的食物 清明正是上升清气、清除浊气的好机会。此时养生应重在养血舒筋,饮食讲求清淡,以清补为主,多吃蔬菜水果。 清明时节人体内肝气最为旺盛,因此应当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应当以温润、清补为主,不应食用笋、鸡、海鱼等“发物”,而应多食山药、菠菜、银耳、大枣等甘温补脾之物。 还可以多吃一些黄花菜,这种菜开胸膈,平肝火,让人心气平和,所以又被称为“忘忧草”。 二、防湿寒---健脾除湿 清明这段时间雨水多,容易导致人体湿气过重,脾主运化,运化水湿。脾虚了以后,水湿运化不利,就会出现湿邪,粘腻,身体浊重的感觉。所以在这个时候健脾除湿也很重要,饮食上要注意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如白菜、萝卜、芋头等。 我们可以用陈皮+白术,煮水代茶饮,也有很好的健脾除湿的功效。 除此之外,还要早睡早起,口味清淡,避免厚味肥甘,是护脾的关键。 三、在动作间轻松养护肝脏 搓手心是非常好的养血保肝法。 方法:两手伸直,手心相对,上下搓,前后揉,然后两手做“负阴抱阳”的动作——右手包着左手。 从经络的角度来说,手掌心有心包经的劳宫穴,是主血的,手心搓热后就有活血的效果。 四、起居:辰时要起床 有意识地调整作息,早睡早起。7时至9时是辰时,中医认为此时属胃经最旺,如不早起会导致阳气欲发而不能发,化为内火上扰心肺及脑,可引起人心躁、喉干、头昏、目浊等不适。 同时,睡好子午觉(即每天中午11:00-13:00的午觉和每天晚上23:00-凌晨1:00的晚觉),以利于肝气的升发,以防春困。经常出去到森林、河边散步,多呼吸新鲜空气,并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五、多吃山药和大枣 清明时节,建议大家不妨多吃些甘味食物来滋补脾胃,既利于春天阳气的升发,也对肝气的疏泄有帮助。 ①山药 味甘性平、健脾益气,经常食用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还能有效预防胃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的复发,煮粥、炒菜均可。 ②大枣 不仅对脾脏有益处,还能补气养血,尤其适合女性,可以煮粥食用或者是切碎泡茶喝。 六、常吃四菜 ①韭菜 所谓“春韭贵如油”,韭菜在春天质量最好,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还能排出身体毒素。而且韭菜是温性的,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利于人体升发阳气,在补肾的同时,能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炒鸡蛋或做成韭菜盒子,都很不错。 ②苦菊 清明节气时如果肝火太旺会引燃心火,这两堆火要是一并烧起来问题可就大了,比如容易出现口疮、口腔溃疡、牙疼、长痘等。苦菊能清热去肝火,有抗菌、解热、消炎、明目等作用,嫩绿的,微苦,很爽口,洗净以后凉拌就能吃。 ③菠菜 润燥养肝、益肠胃,对肝阴不足引起的头痛目眩、高血压、贫血、糖尿病等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富含维生素K、叶酸和B族维生素,其中叶酸与神经系统功能有关,能缓解失眠、健忘、焦虑等。 ④荠菜 有平肝明目、清热止泻、利尿消肿等作用。从营养角度看,其蛋白质含量在蔬菜中属上乘,还有丰富的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钙含量也很丰富,可用来和馅做春饼、春卷、饺子等。 清明节气饮食禁忌 ①蔬菜类:竹笋、芥菜、南瓜、菠菜等不宜多吃,多食会诱发皮肤皮肤疮疡肿毒,并且有可能加重已发病情。 ②瓜果类:桃、杏等尽量少吃,古书中有记载多食桃易生热,发痈、疮、疽、疖、虫疳诸患;多食杏生痈疖,伤筋骨。 ③菌类:包括蘑菇、香菇等,食用过量可能引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也是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的食物之一。 ④肉类: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等也不宜多食。这些食物主动性浮,多食会触发肝阳头痛、肝风脑晕等宿疾。此外,这类食物还会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⑤鸡蛋也不宜多吃,一般一天最多只能吃2颗,特别是是肝炎、过敏、高血脂、高热、肾脏病、腹泻等患者,更不宜多吃。 ⑥海鲜类:主要有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蟹等水产品,这些食物大多性寒咸腥,是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症等过敏性体质的食物,而且是催发疮疡肿毒等皮肤疾病的食物之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