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备受鼻炎困扰收了省名中医耳鼻

时间:2016-11-2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受访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李云英

入秋后,“秋燥”也悄悄地来了。作为人体“感受器官”的鼻子、咽喉和耳朵,是最先和外界打交道的器官,很容易被“秋燥”所干扰。那么,秋季该如何保护好耳鼻喉呢?

李云英说,每到秋天,不少人都会出现过敏性鼻炎、咽喉肿痛、耳鸣等不同程度的耳鼻喉病问题,就诊人数也比往常要多,这与季节密不可分。一方面,秋季由热转凉,空气干燥、风速大、温差也非常明显。另一方面,秋季是许多草本植物的传粉时节,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的粉絮,容易诱发过敏性病症。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机体无法抵抗这些“外邪”,就会导致不适。

中医认为,秋季发作的过敏性鼻炎主要是由于肺脾气虚、腠理疏松,风寒之邪乘虚侵入,导致肺失宣降、津液凝滞,进而出现鼻塞、流清涕等症状。同时,空气中大量的粉尘,也使得鼻腔更易受到刺激。李云英表示,针对以上情况,中医在治疗上通常以补肺、脾、肾为主,以达到增强机体抵抗力、祛风散寒的目的。

此外,日常护理也是缓解过敏性鼻炎的主要方法,不妨一试:

1

冷水洗脸。

冷水洗脸可以使鼻部血管收缩,有助缓解鼻堵症状。

做法:打一盆冷水,深憋一口气,将鼻子浸入冷水中,停留5秒钟后离开水面,2~3次即可。

2

清洗鼻腔。

手捧清水或盐水(食盐和水按照1:的比例),然后灌入鼻腔,重复3~5次。洗鼻可增强鼻腔的耐寒能力,同时滋润鼻腔黏膜,清洁鼻腔。

3

做鼻操。

用拇指和食指掐住鼻梁,上下依次揉搓,或按压迎香穴、足三里,可改善鼻黏膜血液循环,缓解鼻子不适症状。

“燥”作为秋季最主要的气候特点,对慢性咽喉炎的诱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李云英认为:“燥易耗人津液”,使人鼻干、咽燥,从而使呼吸道黏膜上皮纤毛运动紊乱、功能失调,人体防御能力下降,抵抗力减退,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这就是为什么一到秋天,不少人会觉得咽部干燥、喉部发痒,好像有什么东西堵着,不时还会有呛咳或少量痰液。其实,这就是秋季易发的慢性咽喉炎。吸烟的人、用嗓过度者及老人、小孩等都是易感人群。

因此,秋季要重视咽喉的护理:

1

在居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这对咽部黏膜、皮肤、毛发有一定的滋润作用。

2

适当补充水分,罗汉果泡茶喝,或直接喝蜂蜜水都是不错的选择。

3

在饮食上尽量避免辛辣,多吃甘润清淡的食物,滋阴保津。比如生梨、山楂、黄瓜、鲜藕等新鲜水蔬。此外,麦冬粥、太子参和西洋参煲粥喝也可起到润燥作用。

“秋季冷热交替明显,容易出现血液循环不畅,一旦到达耳部,会导致耳部神经的病变,轻则出现耳鸣、眩晕,重则会诱发突发性耳聋。”李云英提醒,老人、慢性病患者尤其要注意。秋季要重视保暖,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出门最好带上丝巾或帽子,护好头颈。平时也可在家用田七、黄芪或党参煲粥喝,活血化瘀效果明显。

与此同时,李云英还强调,耳、鼻、咽喉3个器官,彼此相通,任何一个部位发生病变都会相互影响。因此,如果出现反复咳嗽、鼻塞、气医院检查。

此外,李云英主任还有一些自己平日的耳鼻喉护理经验,虽很普通,但却很管用。具体如下:多喝水,多吃梨等润肺的水果;注意保暖,尤其是护好头颈;空气质量差、大风天出门,尽量佩戴口罩;劳逸结合,不熬夜。休息不好会使免疫力下降,导致易感外邪;适量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李云英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科主任,教研室主任。广东省名中医。中华中医学会耳鼻喉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著名中医耳鼻喉专家干祖望教授的学术继承人。

擅长鼻炎、咽喉炎、耳鸣耳聋、眩晕、鼻咽癌、喉癌等耳鼻喉科常见疑难病症的诊治。

出诊时间:周一、四、六上午(医院大德路总院)周二上午(医院医院)

来源:《生命时报》









































北京白癜风治疗
北京最有效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dfdj.com/habfz/19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