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筛查与预防有多少癌,可以不来

时间:2020-11-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初期怎样治疗 https://m-mip.39.net/nk/mipso_7428998.html

导语

曾几何时,癌症从一个令人“谈癌色变”的恶魔,变成了一种我们较为熟知、不再陌生和过度恐惧的常见病。随着医学不断发展、诊断与治疗水平不断进步,在今天,癌症其实早已没那么可怕了。一、癌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年4月27日第9版的报道显示,在年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上,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支修益教授也表达了“癌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的观点。

在文中支修益教授还表示,过去体检筛查的手段简单,只要是经体检发现的癌症基本都是晚期。几十年的胸透,胸片都没能降低肺癌的死亡率。而现在,新的筛查手段是在早期就发现肺癌,而不只是发现癌症。

那么能在早期就发现肺癌的新筛查手段是什么?答案是“低剂量螺旋CT”(英文缩写LDCT)。

在高危人群中,与X线胸片相比,LDCT可以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这已经被写入了由国家卫计委肺癌早诊早治专家组和肺癌临床专家共同修订的版的《中国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指南》之中。

虽然X光片也能诊断出肺癌,但通常用这种手段查出来的肺癌,往往已经是晚期,并不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LDCT则可能检出很微小的早期肿瘤,故符合早诊早治的癌症筛查目的。同时LDCT的辐射剂量相对CT较低,适合癌症初筛。

再来看看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年7月29日第11版的报道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3万新发宫颈癌病例,发病人群为15岁-44岁为主,主要诱因是人乳头状瘤病毒(英文缩写HPV)感染。

在文中,医院妇科主任郭红燕教授介绍,宫颈癌是病因明确、可以早期预防和治疗、可以彻底根除的恶性肿瘤。

那么该如何预防宫颈癌?手段之一,是注射HPV疫苗。尤其是对尚没有性生活、没有经历HPV暴露的低龄女性,疫苗的收益更高。当然即便已经有性生活的女性,疫苗依然有一定的功效。

此外,宫颈癌的筛查方式也较为成熟。比如女性可以通过HPV检测、子宫颈细胞诊和妇科超声的检查手段,更好的保障检出率。

除了肺癌和宫颈癌,大肠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食管癌,也医院进行癌症筛查获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可能。

二、许多癌症的到来,都是蓄谋已久

年9月7日,在由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无锡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世界物联网大会—智慧健康发展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海军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院士分享了《如何提高我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水平》。

李兆申院士指出,结直肠癌从结直肠息肉一点点病变到晚期转移不是一两个月、一两年的事,它的周期约有15年。

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其实癌症已经给了我们足够长的时间去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医院进行一次靠谱的癌筛体检。

人民网在年9月9日发布的《越怕它它就强大胡乱治反而恶化:和癌细胞和平相处》中曾提到,从起初的细胞突变到症状显现被检查出来,至少需要2~3年,甚至5年、10年时间。在漫长“潜伏”过程中,现代医疗的进步使人们有了更多机会实现对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由此可见,即便癌症穷凶极恶,但我们的自救机会一直存在,能否抓住,则要看我们是否具备相应的癌症筛查知识了。而这些知识在信息如此便捷的今天,一分钱都不需要花,只要花些心思记在笔记本上,或者随手收藏在手机、电脑里即可。比如肺癌早期筛查应该用低剂量螺旋CT;乳腺癌筛查应该用钼靶检查结合超声;肝癌检查应该用AFP检测结合超声;胃肠道癌症及食管癌应该用胃肠镜;前列腺癌应该检测PSA;宫颈癌应该用HPV检测、宫颈细胞诊和超声;甲状腺癌应该用超声;只查血液肿瘤标志物不靠谱,应该结合影像检查、PET-CT不适合癌症初筛......三、改善生活方式,预防癌症就这么简单目前,除了宫颈癌有了预防性的HPV疫苗,其他癌症尚未有类似疫苗问世。不过通过改善生活方式,也可能预防一部分癌症。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曾发表的一篇文章(已发表在《癌症》杂志上),揭示了生活方式与癌症之间的关联性。在文中,AICR估计,近一半美国特别常见的癌症,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规避风险因素来降低风险。我们来看一下,AICR提到的生活方式中的癌症关联危险因素,分别有哪些。

1、吸烟与癌症的关联

(上图来自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dfdj.com/haby/119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