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炎医院在哪 http://m.39.net/pf/a_4342070.html 导读: 本文将为你解读国内、外肿瘤医疗服务机构的行业现状、中美肿瘤医疗服务对比、肿瘤医疗服务需求端、肿瘤医疗服务的投资逻辑及布局建议。 壹 国外肿瘤医疗服务机构的行业现状 1.1肿瘤患者相关数据 每年年初,美国癌症协会均会发布《癌症数据调查报告》盘点美国的癌症新发、死亡的最新数据,并评估癌症发生率、死亡率和生存率的情况。 资料来源:美国癌症报告 美国癌症发病率在年-年的总体趋势相对稳定,男性发病率每年下降约%。男性中最常见的癌症为前列腺癌、肺癌及结直肠癌,三者共占4%。女性中最常见癌症为乳腺癌、肺癌及结直肠癌,三者共占50%。 资料来源:美国癌症报告 美国癌症死亡率在过去的-年间,平均每年下降1.5%,自-期间,美国癌症死亡率总体下降6%。 资料来源:美国癌症报告 美国儿童发病率较高的3种癌症分别是白血病(9%)、脑及其它神经系统肿瘤(6%)、淋巴瘤和网状内皮瘤(1%)。发病率自年以来以每年0.6%的速度增长,近年来趋于平稳。死亡率持续下降,从年的6.5%降至年的.3%,总体下降65%。整体五年生存率提升至儿童83%,青少年84%。 在恶性肿瘤治疗服务的市场份额情况来看,美国等发达国家达到化疗市场30-40%,手术35-40%,放疗5-30%的情况。 1.医院情况 年医院排名如下: 年排名榜首的MDACC始建于年,位于休斯顿,隶属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系统。自年开始评选“医院”榜单以来,始终排名位于榜单前两名。 MDACC主院区在德州医学中心,两个研究院区在Bastrop,在休斯顿地区有多个护理中心,15个放疗中心,在美国全医院和护理中心可以为其进行转诊,同时设置有MDACC“医生网络”可以为全境内医生、患者提供服务,形成系统化的肿瘤服务系统。 MDACC及其认证成员在全美分布图如下: 资料来源:MDAnderson 机构收入结构较为稳定,以肿瘤医疗服务为主,医疗收入占比大概占比为78%以上,其它则来源于捐赠、慈善事业收入、政府拨款收入,投资收入等其它非运营收入等。成本结构含50-60%的护理成本,11-13%的设备折旧,以及0-5%的学术、科研成本。 截止到年,MDACC的床位数量达到张,收入床均创造收入为万美元,但床均收入较高主要由于床位数量较少,与治疗服务中的平均住院周期有一定关联。 MDACC早在上世纪的70-80年代开始发现肿瘤疾病的复杂性,无法由单一科室完成整个治疗过程,而是需要多学科协同诊疗。到90年代中期,MDACC开始明确和完善MDT治疗模式,陆续成立包括头颈中心、乳腺癌中心等多个MDT治疗组。MDT的治疗模式大幅提升了治疗效果、运营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同时降低了治疗成本及肿瘤患者的转移及复发率。 贰 国内肿瘤医疗服务机构的行业现状 .1国内肿瘤患者相关数据 我国国家癌症中心于年1月在《中华肿瘤杂志》公布了最新统计的中国癌症数据。 资料来源:中国癌症最新数据报告 根据全国家癌症登记点所覆盖的.9亿人口(其中男性1.5亿,女性1.4亿)。由于国内癌症统计数据一般滞后约三年,故本次报告中数据为年的数据: 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地区和性别的差异: 发病率由高到低以此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男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女性。 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也呈现地区和性别差异: 死亡率由高到低以此为中部、东部、西部地区;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 而根据历年数据统计:中国恶性肿瘤发病人数占世界总发病人数的5.49%,居于世界首位。其中食管癌、肝癌、肺癌、甲状腺癌、胃癌等发病人数都是世界第一。同时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肿瘤医疗服务市场现状 至年,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年新发病例已经达到万例以上,约为31人/10万人。伴随着恶性肿瘤高发病率不断上升,同时人口增长及老龄化的不断攀升,以及环境因素叠加,饮食因素等原因综合因素影响,恶性肿瘤局势严峻,平均每天有人死于癌症。 以当下数据计算,现存肿瘤患者约万人,然而肿瘤治疗渗透率仅仅在60%左右,以人均每年治疗费用7万元左右,我国肿瘤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为亿元。根据预计00年新发癌症病例将达到.9万人,死亡病例为98.7万人,肿瘤患病总人数为.6万人。年增量市场将超过1亿元。 目前治疗方案均需要在肿瘤医疗服务机构落地,然而肿瘤医疗服务市场在我国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我国的肿瘤医疗服务供给明显不足。数据显示,-医院入院人数由万增长到了45万,CAGR达到14.1%,但同时期实际开放床日数增速始终远低于入院人数增速,CAGR仅为7.8%。医院占比只有43%,医院承担了超过80%的肿瘤医疗服务的任务。医院扩张限制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入肿瘤医疗服务领域或将成为行业趋势。 -医院医院开放总床日数变化图如下: 集中反映出以下几点: 1、我国肿瘤医疗服务资源增长缓慢。截止至年,医院家,医院74家,医院66家。平均每个省仅有4医院。从肿瘤医疗服务机构增速上远远不及恶性肿瘤发病患者的增速。 、肿瘤患者就诊人次增加。-年间,肿医院诊疗人次整体复合增长率达到14%以上,由于肿瘤医疗服务资源增长缓慢所导致的供给不足差距加大。 3、病床使用率及病床周转次数高居不下。医院病床工作日达到.5天,超过实际日历天数,使用率达到%。我国肿瘤患者住院病床使用率远高于80%的平均水平,周转次数达到34.1次。 4、政策因素影响。医院扩张,鼓励民间资本办医,但是医院尚处于初创期,暂未能分担肿瘤医疗服务的主要份额,仍需要时间来沉淀发展。因此导致的肿瘤医疗服务缺口始终存在。 叁 中美肿瘤医疗服务对比 从肿瘤的发现、治疗来说,狭义的肿瘤医疗服务包括肿瘤筛查诊断、肿瘤治疗(划分为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及姑息治疗三个阶段。 衡量肿瘤患者存活情况的国际权威指标是五年相对生存率,以已确认为某疾病的病患从确认开始后五年的存活百分比除以与该病患相同性别、相同年龄层的正常人五年后的存活百分比。 根据我国癌症中心统计,我国在-年之间确认的肿瘤患者总体五年相对生存率仅为30.9%,而同一时期,美国的的患者总体五年相对生存率为66.9%。尽管我国的总体五年相对生存率近两年有所提升,但仍是远远低于美国十年前的相对生存率水平。根据数据显示,尽管美国的肿瘤发病率高于中国,但由于肿瘤医疗服务的差异性,使得美国肿瘤五年生存率远超过中国。 下图为各细分肿瘤的中美五年相对生存率对比: 就中美不同的肿瘤医疗服务多维度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在肿瘤患者存活情况区别的原因如下。 3.1肿瘤筛查 根据上图可知,我国肿瘤患者确诊时,50%为晚期患者,众所周知,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预后相对于早期发现的差。我国癌症筛查乃至普通健康体检的渗透率都较低,直接结果导致了早期确诊的比率远低于美国,其结果是中晚期肿瘤往往伴随着较高的复发及转移也是导致我国恶性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随着二代测序的技术发展,肿瘤基因检测以ctDNA检测为代表的肿瘤液体活检技术为基因检测在肿瘤临床诊断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液体活检可以更早期的检测到患者体内的肿瘤存在,对机体损伤较小,可以多次取样去监控整个肿瘤的病程。但也因为液体活检技术当下仍受制于肿瘤的类型和发生部位以及目前技术的精准度,仍需要配合传统的影像学检测、组织活检等以作确诊。 中美在肿瘤筛查的方法和技术上并无明显差异,但是筛查的渗透率是导致肿瘤确诊分期及治疗后的五年生存率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 3.治疗途径 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中美有着巨大差异。 医院分科相对独立的原因,使得患者得到的治疗往往来自于独立的科室判断及建议,比如胃癌往往由消化内科或胃肠外科来进行诊断及治疗服务,一旦出现转移或并发症原就诊科医院科室之间的权责划分需要再转至下一个科室。这些因为科室细分所带来的医生过于专注于本科室的治疗技术手段而忽视了肿瘤本身的复杂性和综合治疗方案的考量;医院管理中各科室之间医院内部利益分割、以本科室盈利为主要考量;医院流程、就诊分诊流程的不熟悉所共同影响导致我国的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