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口疮与羊痘看完不再发愁! 羊口疮,俗称烂嘴 法1:一般是长途运输的应激反应,或者是受热导致的炎症,也有部分是长期羊圈周边环境遗留的口疮病毒滋生传染。通常内外合治,外用淡盐水清洗后去痂皮,涂抹上紫药水或者桃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颜色过深的浓度大,会伤害口腔和咽喉粘膜),对内肌注"痘易消”——血清抗体,一针见效,2针后停止注射,采食量明显恢复,剩下等着它自己好 羊口疮一定要发现早,在羊的嘴唇刚刚起红点的时候肌注上述药物一次即可,严重后嘴唇肿大,不能采食,温度升高,很容易衰竭死亡。 秋季羊痘快速治疗方案 羊痘病,又称“天花”,病毒病,主要通过空气等传染 治疗措施1.避免接触患羊痘的绵羊和山羊。2.对2~3周羔羊接种血清抗体做紧急预防。3.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洗擦病羊患部,也可用忍冬藤、野菊花煎汤或用淡盐 流行特点羊痘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的皮肤、黏膜的丘疹、脓疱、痂皮内及鼻黏膜分泌物中,在发病羊体温升高时,其血液中存有大量病毒,病羊为传染源,主要通过传染的空气经呼吸道感染,也可以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饲养管理人员、护理工具、皮毛产品、饲料、垫草及体外寄生虫都为传染媒介;绵羊中细毛羊比粗毛羊或土种羊易感染,病情严重;羔羊较成羊敏感,病死率高。气候寒冷、雨季、霜冻、枯草期和饲养管理因素都是发病和加重病情的诱因。 1.绵羊痘:病羊体温升高达41~42℃,结膜眼睑红肿,呼吸和脉搏加快,鼻流出黏液,食欲丧失,弓背站立,经1~2天后出现痘疹,痘疹多见于皮肤无毛或少毛处,先出现红斑,后变成丘疹再逐渐形成水疱,最后变成脓疱,脓疱破溃后,若无继发感染逐渐干燥,形成痂皮,经2~3周痊愈。发生在舌和齿龈的痘疹往往形成溃疡。有的羊咽喉、支气管,肺脏和前胃或真胃黏膜上发生痘疹时,病羊因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而死于败血症。有的病羊见痘疹内出血,呈黑色痘:还有的病例痘疹发生化脓和坏疽,形成深层溃疡,发出恶臭,常为恶性经过,病死率高达39%~60%以上。 2.山羊痘:病羊发热,体温升高达40~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在尾根、乳房、阴唇、尾内肛门的周围、阴囊及四肢内侧,均可发生痘疹,有时还出现在头部、腹部及背部的毛丛中,痘疹大小不等,呈圆形红色结节、丘疹,迅速形成水疱、脓疱及痂皮,经3~4周痂皮脱落。 特效治疗方案:肌肉注射痘易消,一针见效,2-3针治愈 长按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