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天津战疫持续展开,在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中,有这样一个特别能战斗的群体——她(他)们就是曾经支援过武汉的天津医疗队员,家乡发生疫情后,队员们又走上了新战场。 同事、朋友、队友,她们的三重身份 1月14日晚,津南区欣桃园小区,新一轮核酸检测正在进行。现场众多医护人员中,医院(医院)的护士陈艳,就是曾经支援武汉的天津医疗队员。本轮疫情发生后,医院的余名医护人员连夜奔赴津南区,参与核酸采样工作。 三九隆冬,户外工作,一场场采样下来,陈艳的手冻麻木是常态。对于陈艳和同事们来说,当年支援武汉是硬仗,在此轮疫情最重的津南区采样同样打的是硬仗。 抵达欣桃园小区之前,队伍在津南区咸水沽镇丰达园小区开展工作,这里是出现确诊患者的小区之一,整个小区处于封控状态,需要上门进行采样。“出发,向丰达园进军”,“我们必胜”,检测开始前陈艳和战友们互相鼓励对方。 陈艳帮同事整理防护服 和陈艳一起参加筛查工作的应漪云,医院同事、朋友、援助武汉医疗队队友三重身份。年两人曾经作为队友,一起参加了天津第六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驰援武汉。 与陈艳从工作岗位参加筛查不同,医院队伍来到津南区之前,应漪云正处于休整状态,此前她刚刚结束一年多的援非医疗工作返回天津,在得到参加筛查的消息后,立刻返回岗位参与工作。 疫情发生后不久的10日晚,医院支援队伍就来到了位于津南区海教园的天大新校区,开展核酸筛查工作。从那一天开始,队员们就告别家人,吃住在津南区进行筛查工作。 陈艳、应漪云和其他同事们在津南参加检测已经是第6天了,每天根据任务不同,采样队伍有时候是大部队统一行动,有时是小分队进行,不论在哪里,都是“随时有任务随时调往需要的地方”。 医护战士们也在感受着温暖,11日凌晨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向辛勤劳动一整夜的医务工作者和师生志愿者致敬的话语在这里整齐划一。“虽然不知道你们的名字,也看不清你们的样子,但我衷心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用辛勤汗水点亮了北洋园的夜晚!” 15日凌晨2点50分,陈艳、应漪云和同事们结束了连续16个小时的采样工作。眯了3个小时后,早上6点就起来,开始了新一轮采样。 应漪云在核酸采样 “少数派”男护士闫广汛:哪里需要去哪里 1月9日凌晨5点,医院接到支援南开区核酸检测的任务通知,医院立刻行动起来,1小时之内,60人组成的支援队伍集结到位,神经内科男护士闫广汛成为其中的一员。 行动开始之后就像上了发条:一筛、二筛、三筛;医院、采样点、入户采样;南开区、和平区;二十五中、和平九幼、卫华里,土山公园……,闫广汛和队伍奔走在需要自己的各个采样点位。 闫广汛在入户采样 作为护士群体中的少数派,闫广汛觉得自己身强力不亏,就应该投身到任务繁重的地方去。“没有什么可说的,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无论是支援武汉还是在天津”。 年1月26日,闫广汛就是天津市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之一,在病患众多的武钢二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直至疫情消退返回天津。 “一瓶瓶热水,一张张暖贴,让我们体验了零下的温暖……幸不辱命,愿疫情早日结束!”这是大筛中闫广汛和同事们的共同心愿。 医院张海生:每个人都不容易 津城战疫,除了那些去做核酸筛查工作的医护,发热门诊的工作同样很重要。 医院张海生医院的发热门诊,作医院,随着疫情发生,发热门诊的工作量骤增。8号开始的几天,门诊接诊量从平时左右增加到了左右。 “疫情期间来门诊的人增加,工作就更要细致不能出问题。”发热门诊工作人员全员到岗,无论是休班、下夜班、上夜班都提前到岗,下班以后吃完饭又返岗成为门诊常态。周六日那几天,张海生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发热门诊情况特殊,有些是本身发热病人,有些是有重点地区行程史人员,张海生和同事们要做到紧张而不慌乱,快速而不遗漏,有条不紊处理问题。随着静海区一二三次全员核酸检测的进行,发热门诊的工作也在配合着筛查而调整。 对张海生来说,参加疫情防控已经是驾轻就熟。大年初二,正是万家团圆时,张海生就和医院同事单昆、马君、任凤金、蒋园园等背上行囊,站到了天津市第一个支援武汉医疗队伍中,奔赴驰援湖北主战场。 年,疫情再次来临,张海生和同事们有着必胜信心。“大家都不容易,医院会尽最大努力,保证发热门诊平稳运行!” 张海生在发热门诊 医院王秋义:工作量是平时3倍 年12月,从武汉胜利返回一年多之后,王秋义开始担任医院感染疾病科科主任,负责发热门诊及核酸采样点工作。 一个月之后,突然暴发的疫情就给王秋义和同事们来了一个下马威:来科室就诊的人数,从月初每天的20多人到出现疫情后的70人左右;核酸检测量从平日的不到,达到了接近0,数字直线上升。 疫情来了,没有后退可言,尤其是那些来自疫情管控区域的患者,科室更要做好全方位准备,既要把好第一道关,又要让患者得到快速及时的诊疗。“主任,来了一名津南区的患者”,“收到,做好准备”。这是一名来自管控区的小儿骨科患者,王秋义和同事们立即对其展开流行病学调查、留取核酸、排除风险因素、积极联系骨科医生予以会诊进行复位,一整套流程下来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年武汉归来的王秋义 与王秋义一起战斗的丁桂梅,是医院发热门诊临时护理负责人,曾参加天津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支援武汉青山区的武钢二院,从年1月26日到3月17日,在武汉坚守了50天。 医院的前沿岗哨,既要保证本院门急诊住院部的安全,同时还要救治筛查社会疑似病人或重点地区返津人员。就在几天前,门诊收治了一名喉癌病人,病人呕吐、血压低、电解质紊乱,很容易发生休克,同时病人健康码是橙码。在第一时间将病人收治到发热门诊内的抢救室后,医护们双管齐下,一方面给病人做新冠筛查,同时紧急为病人采取监测生命体征,补液吸氧等治疗。 丁桂梅在工作中 王秋义从年到年ICU重症工作17年,经历过各种惊心动魄的场景。年1月还是让这个中年汉子感动:感染科同事们,无论是处于哺乳期还是患有慢性病,疫情之下都主动加班加点,牺牲休息参加诊疗及核酸筛查采样工作,没有叫苦没有退缩。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总计有多名天津医护人员支援武汉,现在又站在了守卫家乡的前线。无论是支援武汉的集体作战,还是分散在天津各个工作岗位,她(他)们的表现永远值得信赖。(津云新闻记者彭俊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dfdj.com/haby/159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