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我们一起学健康~涨姿势~ 原卫生部副部长、卫生部“健康中国战略研究组”首席专家王陇德院士,最近做了一次公开演讲,内容令很多人震惊。 王院士说:我想问问在座的朋友们,知道我国排名第一位的致死疾病是什么吗?中风(学名脑卒中)!中风是国民致死的第一位原因。很多人都见过中风病人,要么偏瘫,要么失语,不能说话,要么失明,看不见了,是严重影响国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之首。 根据世界银行对中国慢性病的调查和分析,如果中国慢性病控制现状不改变的话,到年中国将会有万中风病人。那我们现在有多少?万!如果发展到万,大家想想,我们这个家庭,我们这个社会,还能承受得了吗?下面来看一组数据: 我国每年中风发病人数为-万 我国每年中风死亡人数为-万 脑中风后幸存者中约70%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重残占40%!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自己和家人都备受折磨。 有的病人在一年内复发多次,且每一次复发的损害都要加重!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快速增长 “非死即残”是中风最可怕的地方。中风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得了中风,不但给患者本人,也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不幸,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去年专家到云南做义诊,第一个病人是一位五十一岁的男性。患者因中风已昏迷两星期了,旁边看护他的是他的女儿,也是一名护士。她说,她父亲有高血压,平常控制不太好,家里人也不让他喝酒。事发当天,他父亲趁着家里没人,悄悄喝了点酒,突然血管破裂中风,这种植物人状态应该很难恢复了。 我们的专家在去年还连续碰到几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中风,其中有一个只有三十一岁,也是多年的高血压,突然中风昏迷,在北京抢救三个多月也没抢救过来,家里留下了十个月大的孩子。这个年轻人如果在天有灵,他一定会后悔,我为什么没有管好我自己的身体,而让我的孩子十个月就没了父亲。 今天大医生就再来好好讲讲中风与心脑血管疾病的事儿。 世卫组织给予中风的定义为“24小时以上脑神经功能缺损,或在24小时内死亡”,是由于脑部供血液受阻而迅速发展的脑功能损失。 中风是颅脑部位的疾病,主要分两种:一种是脑血管破裂,导致脑部出血,即出血性中风;另一种是脑血管闭塞,导致脑部部分区域缺血然后供氧不足,即缺血性中风。 中风本身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很多因素会导致中风,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房颤、动脉硬化、肥胖症等疾病都是重要的诱因。其中高血压、动脉硬化可导致出血性中风;而心脏病、房颤、高血脂容易形成缺血性中风;科学研究表明,高血糖、肥胖症等也与中风有着较大的关联性。 因此心脑血管类疾病是中风的根源! 在我国,中风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和很多人对中风预防意识缺乏,以及家人预防和应急处理知识不足有相当大的关系。让我们来看一些真实的百姓自述案例: 归根结底,脑中风的背后站着太多充当导火索的慢性病,人们对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这些慢性病乃至整个心脑血管族系疾病的轻视甚至忽视,最终导致了悲剧的高发。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脑中风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其危险因素明确,筛查简便易行,防控效果显著。过去四十年间,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下降了42%,遗憾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不注重预防,发病率上升了%。 因此,加强预防是对付这类疾病最好的办法。今天我们要讲一种全新的高科技预防方法——基因检测。 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是由先天的基因遗传和后天的生活方式共同作用导致的,每个人的基因不一样,因此对患某种疾病的风险程度也高低不一,如果在导致高血压基因上存在突变,那么他患高血压的概率就大大超过一般人群;如果在导致心肌梗死的基因上存在突变,那么就要重点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了。 以冠心病这个重要的中风诱因为例,研究表明超过个基因可调控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等,如当一个人身上存在“NINJ2”、“MTHFR”等基因突变时,这类疾病的发病率将会成倍的增加! 因此,进行基因检测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步。在美国基因检测已非常普及,每年有万人主动进行基因检测以进行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 如下图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这个人的心肌梗死风险很高,是普通人的10倍以上,那么检测就很有预警作用。 王陇德院士表示80%的心脑血管疾病可以预防。如基因检测出有脑中风高风险,那么就可以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干预:如控制体重,进行规律的锻炼,多吃蔬菜水果;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戒烟戒酒;还需要在日常体检中特别注意同型半胱氨酸这个指标,如有升高,就要高度警惕。 除此之外,当知道自己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后,会格外加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