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CRTO

时间:2021-7-1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最快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313/4353562.html

华人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CRTOG)年度会议、胸部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研讨班暨影像引导下肿瘤精准放射治疗研讨班于7月7日至8日在厦门悦华酒店盛大召开。此次大会由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华人放疗协作组、山东省抗癌协会、福建省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肺癌学组、厦门市医学会共同主办,福建医院、医院医院共同承办,医院医院医院协办。山东省医院于金明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王绿化教授、天津医科大学医院王平教授担任荣誉主席,山东省医院李宝生教授、福建省医院郑雄伟教授、潘建基教授、陈传本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山东省医院袁双虎教授、福建省医院李建成教授、医院林勤教授担任执行主席,福建省医院吴君心教授、天津医科大学医院赵路军教授担任共同执行主席。

会议分为主题论坛及影像引导肿瘤精准放射治疗培训班、胸部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研讨班、影像引导肿瘤精准放射治疗研讨班三个分会场,来自海内外的放疗界领衔研究者为大家带来了肿瘤放射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共同交流和展示放射肿瘤学各相关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展望放射肿瘤学发展前景,促进放疗行业的进步。会场座无虚席,国内国外同步交流,线上线下顺畅沟通,专家讲座内容前沿、代表问题犀利尖锐,嘉宾讨论热烈精彩。

开幕式

开幕式由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华人放疗协作组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院袁双虎教授、福建省医院李建成教授、医院林勤教授担任主持。厦医院院长姜杰教授,厦门市卫计委副主任王挹青教授,福建省抗癌协会理事长、福建医院院长郑雄伟教授,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主任委员夏景林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医院院长、华人放疗协作组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于金明教授分别为会议开幕致辞。

左上:姜杰教授,右上:王挹青教授,左下:郑雄伟教授,右下:夏景林教授,中:于金明院士

从左至右:会议执行主席袁双虎教授,林勤教授,李建成教授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天津医科大学医院院长、中国抗癌协会放疗专委会主任委员王平教授,浙江省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放疗专委会秘书长陈明教授,中山大学医院副院长、中国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卢泰祥教授,医院、华人放疗协作组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宋启斌教授等四百余名嘉宾。

从左至右:王平教授,卢泰祥教授,陈明教授,宋启斌教授

《精准放疗靶区勾画图谱》发行仪式

主审于金明院士、主编袁双虎教授和宋启斌教授、在场的副主编林勤教授、李建成教授、易俊林教授、胡旭东教授,以及出版方长江传媒集团、湖北科技出版社熊木忠先生共同开启了《精准放疗靶区勾画图谱》图书发行仪式。本书由华人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的海内外放疗专家共同编写,突出应用精准放疗技术,基于现代影像,进行精准靶区勾画,以达到肿瘤精准放疗的目的。

主题论坛

7月7日上午上半场主持章龙珍教授、汪延明教授、龙志雄教授

从左至右:章龙珍教授,汪延明教授,龙志雄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医院院长于金明教授在报告“肿瘤放射免疫治疗进展”中分析了肿瘤放射治疗的现状、放疗免疫治疗热点,放射免疫治疗主要通过诱发原位疫苗效应以及重塑免疫微环境两种机制,以及目前正在开展的临床研究进展。

于金明院士

中山大学医院副院长卢泰祥教授分享了年ASCO会议中头颈肿瘤的研究结果,包括头颈肿瘤的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手术和放化疗的临床研究以及头颈肿瘤患者口腔黏膜炎治疗。

卢泰祥教授

浙江省医院副院长陈明教授指出目前我国有超过一半的应接受放疗患者没有得到放疗,国家最高层面的指示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为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远程放疗模式指明了方向,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理念和新技术将给放疗行业带来改变,是改善放疗供给侧失衡的有效手段。

陈明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医院院长王平教授分析了靶向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抗血管生成治疗与放射治疗的联合应用的初步结果,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王平教授

7月7日上午下半场主持杨道科教授、周涛教授

杨道科教授,周涛教授

医院常务副院长陆嘉德教授阐述了“免疫分子影像引导下的肿瘤多粒子束自适应调强放疗技术的概念及研究趋势”。放疗不仅可以杀灭受照射部位的肿瘤,更可通过免疫应答作用于远处转移病灶。应用PD-L1分子探针勾画、CD8+分子探针评价免疫治疗疗效等技术有利于精准放射治疗。陆教授同时分享了免疫与代谢分子引导的多线束放疗研究方法。

陆嘉德教授

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宋启斌教授分享了“放射治疗在NSCLC寡转移治疗进展”,通过相关研究证明局部治疗尤其SBRT在肺癌寡转移治疗中的作用,强调在NSCLC寡转移中应重视放射治疗的地位和作用。

宋启斌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医务处副处长金晶教授对直肠癌放疗靶区勾画和治疗策略更新内容进行了解读。提倡规范的盆腔核磁检查、规范的TME手术、规范的病理检查,打造以病人利益为中心的MDT团队,同时介绍了局部中晚期中低位直肠癌“WaitandSee”策略及相关临床研究数据。

金晶教授

第一分会场影像引导肿瘤精准放射治疗培训班

7月7日下午上半场由王雅棣教授、吴金通教授主持

从左至右:王雅棣教授、吴金通教授

美国Nablaska大学医学中心Wei-ningZhen教授分享了头颈部口腔和口咽癌精准放疗靶区勾画。IMRT是头颈部癌的标准和首选放疗方式,靶区特别是亚临床病变区域的精确勾画是头颈部癌靶区勾画的主要部分,同时危及器官及靶区的剂量限值也是在IMRI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Wei-ningZhen教授

浙江省医院陈晓钟教授针对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指出局部晚期可手术头颈鳞癌手术与放化疗疗效相当,而口腔癌和上颌窦癌手术+术后放疗疗效更优;同期放化疗仍然是高危患者重要的术后辅助治疗模式;对于不可手术头颈部鳞癌,同期放化疗是标准的治疗方式,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是否能提高OS和PFS,还需要更多证据支持;局部晚期头颈鳞癌联合靶向、免疫治疗或基于HPV状态的个体化治疗仍需要更多的III期临床研究结果支持。

陈晓钟教授

中国医科院医院易俊林教授指出调强放疗是鼻咽癌的主流放疗技术,从GTVnx、原发灶的CTV、GTVnd、转移淋巴结的CTV、颈部淋巴结引流区等方面介绍了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靶区勾画原则,并分享了靶区勾画技巧及调强正常组织勾画方法,为临床勾画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提供了参考。

易俊林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医院韩非教授阐述了复发鼻咽癌的治疗,从是否需要积极治疗、早期病例治疗的选择、时间剂量分割模式、病例选择与个体化治疗4个方面解释了复发鼻咽癌的治疗的困惑,展示了多项临床研究的相关数据,指出早期局部复发鼻咽癌再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晚期局部复发鼻咽应加强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的干预、通过预后因素筛选进行个体化治疗(PRANCIS)。

韩非教授

点评专家潘建基、胡钦勇教授

从左至右:潘建基教授,胡钦勇教授

7月7日下午下半场主持夏冰教授、白志刚教授、童远和教授

从右至左:夏冰教授,白志刚教授,童远和教授

医院王铁君教授分享了宫颈癌精准放疗靶区勾画-近距离治疗部分,从二维至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的发展,提高了宫颈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降低了毒副作用。概括了不同图像形式如CT、MRI、TRUS引导下的近距离放射治疗的靶区勾画方式,并展示了不同图像形式的肿瘤体积与手术标本的病理肿瘤体积的比较,同时介绍了组织间插植放疗计划及临床实例。

王铁君教授

新疆医院王若峥教授多方面介绍了胶质母细胞瘤靶区勾画共识及指南,并从抗血管生成治疗、免疫治疗、IDH突变靶向治疗、交流电场治疗方面分享了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策略更新。

王若峥教授

美国UniversityofNebraskaMedicalCenter的ChiLin教授讲述了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风险分类及治疗进展,风险分类的因素包括术后分期、年龄、MYCN扩增与否等。

ChiLin教授

点评专家孙鹏飞教授、张小涛教授

从左至右:孙鹏飞教授,张小涛教授

7月8日上午上半场主持樊锐太教授、谢聪颖教授、徐本华教授

从左至右:樊锐太教授,谢聪颖教授,徐本华教授

复旦附属医院章真教授讲述了中低位直肠癌围手术期治疗观念的改变,分别从分期演变及其影响、新辅助治疗演变、治疗反应对后续治疗选择的演变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分享了年ASCO中直肠癌生存的研究进展,对临床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章真教授

北京医院王维虎教授针对“原发性肝癌放疗进展和实践”展开讲解。指出SBRT是原发性小肝癌的根治性治疗选择,通过多项研究数据指出SBRT的治疗疗效应该不差于RFA,两者应取长补短。讲述了放疗与手术、放疗与介入的综合治疗均较肝癌窄切缘术及TACE明显提高生存。同时介绍了肝癌放疗靶区的确定,肿瘤移动度的控制,放疗剂量及技术的选择,指出原发性肝癌放疗的适应症广泛,放疗的证据级别需要进一步提高。

王维虎教授

山西省医院兰胜民教授简述了喉癌IMRT及研究进展。喉癌是头颈部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兰教授展示了不同分期、不同部位喉癌靶区勾画实例,比较了不同影像检查和放疗技术指导下喉癌放疗靶区的勾画。放射治疗在喉癌的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早期病变的放疗既保护了喉的功能,又能取得很好生存效果。

兰胜民教授

山东省医院尹勇教授就“Radiomics辅助肿瘤精准放疗的研究进展”展开讨论。Radiomics,又叫影像组学,包括影像获取与重建、影像的ROI分割、影像特征提取、统计分析和建模四个流程。同时分享了Radiomics在肺癌和头颈癌中的应用研究,Radiomics从影像层面上提供了近乎无限的特征信息,是医学影像学的又一次发展机遇,是一个发展中的研究方向,相关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研究流程。

尹勇教授

点评专家陈祥明教授、杨秋安教授

从左至右:陈祥明教授,杨秋安教授

7月8号上午下半场主持席许平教授、张盛教授、陆海军教授

席许平教授、张盛教授、陆海军教授

美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分子影像中心Xiao-yuanChen教授专题论述了“核素一体化治疗策略”。放射疗法有望在患者的管理和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多肽配体的代谢速度快,需要高剂量或者高频率注射来增加其浓度,这两种方法都会增加其相关的不良反应。EB修饰的多肽可以明显的延长循环半衰期和减少肾脏清除率,在临床研究中具有潜在的优势。

Xiao-yuanChen教授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Feng-MingKong教授介绍了“早期肺癌SBRT靶区勾画和剂量要求”,国内国外同步交流,与现场嘉宾顺畅沟通,为临床勾画肺癌SBRT靶区具有深刻指导意义。

Feng-MingKong教授

医院朱广迎教授针对“局部晚期NSCLC靶区勾画和剂量思考”展开论述,首先展示了NCCN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新规范,并对局部晚期NSCLC的靶区勾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分享了局部晚期NSCLC靶区勾画共识与争议,局部晚期NSCLC靶区勾画的基本原则。

朱广迎教授

美国RushUniversity的DianWang教授简述了“软组织肿瘤靶区勾画和治疗策略更新”,指出肢体软组织肉瘤术前GTV和CTV的勾画的基本原则,术后靶区的勾画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确定。广泛切除术后的放疗显著提高了肢体和躯干软组织肉瘤的局部控制率,无论术前或术后放疗都是治疗的选择,术前IG-IMRT具有较轻的晚期毒性,但却增加了急性伤口并发症。未来的研究中需集中于开发新的靶向药物来增强放疗的作用以及软组织肉瘤的近距离治疗。

DianWang教授

点评专家严森祥教授、徐志勇教授

严森祥教授,徐志勇教授

年度华人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全体委员会议

华人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简称华人放疗协作组,CRTOG)是世界华人放疗工作者的协作组织,致力于推动华人放疗届的学术交流、课题协作和技术推广。为此,先后成立肺癌、食管癌、脑转移瘤、鼻咽癌、肝癌、国际交流及放疗质控工作委员会。

年7月7日晚20:00-21:00召开了年度华人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全体委员会议,华人放疗协作组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袁双虎教授进行了执行委员会述职报告,各工作委员会推进了多项工作,包括建立和维护华人放疗协作组网站、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dfdj.com/hayf/139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