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科皮炎医院 http://health.yealer.com/bdf/m/ 你的肝还好吗 年2月27日下午,香港明星吴孟达因肝癌去世,他的笑容永远停留在了70岁。吴孟达的好友田启文在接受采访时称,吴孟达在年底发现自己罹患肝癌时癌细胞就已扩散,从确诊肝癌到去世仅3个月。 在吴孟达去世二十多天前,国内年仅43岁的知名音乐人赵英俊,也同样因患肝癌病逝,其发现肝癌时也已是晚期。 再往前,臧天朔、师胜杰、傅彪等演艺明星都是因为肝癌离开人世,在扼腕惋惜之余,我们也会去思考:为什么接二连三有明星因肝癌离去?肝癌有多么可怕?肝癌离我们有多远?面对肝癌,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呢? 初识肝癌 肝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后者相比较为少见,我们所说的肝癌是原发性肝癌的简称。肝癌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根据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年12月发布的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肝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6位,死亡率居第3位。 肝癌大国 中国是肝癌大国,且是世界第一肝癌大国。 全球肿瘤报告显示,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万例。 具体在肝癌,中国年肝癌发病率在各类肿瘤中居第5位,死亡率居第2位。我国人口约占全球的19%,可是肝癌年新发病例达到41万人,死亡39万人,分别达到全球的45%和47%。中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多年处于世界第一 肝癌病发原因——乙肝 根据有关流行病学资料推算,构成我国最常见的几类肝病分别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49.3%),其次是HBV感染(22.9%)、酒精性肝病(14.8%)及HCV感染(3.2%),而其他肝病仅占9.9%。 为什么中国乙肝携带者这么多呢?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是通过母婴、血液(包括皮肤和微小的粘膜创伤)和性接触。 上世纪60年代,不正确的输血或者使用受污染的血液是中国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输血后肝炎的发生率达到50%。70年代末,我国才开始对献血者的肝炎病毒进行血清学筛查,80年代初开始对HBsAg进行常规检测。 年中国乙肝防控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当时1~29岁的人群中,乙肝病毒(HBeAg)为9.75%,这个数字乘以全国的人口,得到一个非常庞大的乙肝感染人群。直到年再次筛查,我国一般人群中HBeAg阳性率仍有7.18%,据此推测全国仍有慢性乙肝感染者万人。 在他们中,有万需要进行治疗,有万因严重肝脏疾病和癌症发病风险需要紧急治疗。每年有超过40万人死于与肝炎有关的并发症。中国还存在万慢性丙肝感染者,其中万人急需治疗。但这些人中真正接受规范治疗的,不到2%。 而这部分人群,还有很多至今不了解自己的肝炎病毒携带情况。而其中的三分之一,将会不可避免地进展为肝硬化,再进展成为肝癌。 肝癌病发;另一原因——饮酒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在年发表声明指出:酒精是重要致癌因素,其中就包括肝癌。最新研究表明,全世界5.5%的癌症发生和5.8%的癌症死亡是酒精引起的。年来自美国临床肿瘤协会最新数据显示:41%的口腔癌,23%的喉癌,22%的肝癌和21%的食管癌均于饮酒相关。 饮酒与癌症的相关性 年一项发布在《柳叶刀》杂志的研究表明,在中国,成年男性平均年消耗11升纯酒精,女性为3升,平均略高于7升。虽然依然低于美国,但和年相比,该数字已经增长了近70%。 而其中的重灾区是中国男性,中国男性的饮酒率48%,是中国女性的三倍。而男性当中,45-59岁年龄段是饮酒重灾区,饮酒率达到62%。在肝癌数据上,中国男性肝癌病发人数与肝癌死亡人数同样远大于女性。 虽然饮酒率不是世界第一,但是由于巨大的人口基数,中国由于饮酒导致的死亡人数世界第一。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由肝癌导致的。 为什么肝癌一发现就是晚期? 肝癌的致命性,还在于其隐秘性。一般很难在其癌变早期发现,一发现往往是中晚期。为什么发现肝癌这么困难? 首先,肝脏的功能太强大了。 其实人体只要30%左右的肝脏可以工作,那么就能维持身体正常运转,当肝脏受到癌细胞伤害,只要有超过30%的肝脏可以工作,身体就不会有明显症状。而一旦剩下的肝脏已经受到影响了或发生病变了,此时肝脏病变已将到了中晚期。 其次,肝脏没有痛觉。 “肝脏上没有神经,你不会感到疼痛,很多肝癌患者发现已经是末期,无法治疗了……”台湾演员高金素梅这样提到。她就是一位肝癌患者,年发现肝癌后,她一直在与肝癌斗争。和她描述的一样,肝脏的细胞里是没用痛觉神经的,即使发生病变,只要肝脏正常工作,就不会让身体察觉。但是,肝脏外层的薄膜中神经丰富,只有肝脏病变到影响薄膜了,如脂肪肝、肿瘤、腹水、肝硬化等等,将肝薄膜撑大,才会出现痛觉。此时被发现的肝病已经属于中晚期,治疗很难奏效。 还有就是大多数人的防治意识太薄弱,肝炎病毒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中以乙型肝炎为主。但是因为肝癌早期几乎没有症状,所以,医院就诊、筛查,这也导致了肝癌发现比较迟。 造成这一高死亡率的原因,正是因为肝癌的隐秘性及代偿性。早期肝癌并不会有明显症状,晚期肝癌发现后已经没有特别好的处理办法。 外科手术和肝移植是肝癌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对于已经有转移的患者并不适用。 肝癌要如何控制? 减少携带者人数是预防肝癌的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措施。 在乙肝疫苗应用前,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是10%,目前这个数字是5%。 年普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已从年的9.7%降至年的0.3%。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在年代到年代初未接种乙肝疫苗期,5岁以下儿童感染慢性乙肝病毒的百分比约为5%,到年已降至1%以下。乙肝疫苗对于预防感染及乙肝导致的慢性疾病和肝癌发展的效果达到95%。 对于任何癌症都是预防>筛查>大于治疗 如果说接种乙肝疫苗是防治肝癌的第一道防线,那么筛查就是我们手中另一种强力的武器。 肝癌早筛意义重大,对于有效治疗和长期生存至关重要。我国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不足2年,但若在早期发现进行手术治疗,可达到相对较好的预后。小型(小于3公分)肝癌,治疗后5年存活率72%,10年存活率53%。大型(介于5-10公分)肝癌,治疗后5年存活率51%,10年存活率36%。超大型(10公分)肝癌,预后更不好,治疗后5年存活率35%,10年存活率不到20%。肿瘤越大,疗效好的概率越低。 目前肝癌主要的筛查方式有两种,分别是血清甲胎蛋白(AFP)及肝脏超声。 伴有肝癌风险的患者需要终生监测,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版)根据风险层次推荐了不同的肝癌监测间隔和工具。对于肝癌高危人群,6个月1次腹部超声联合血清甲胎蛋白监测(常规监测);对于肝癌极高危人群,3个月1次常规监测,6~12个月增强CT或MRI检查1次,以提高早期肝癌诊断率和降低监测成本;低中危人群中,肝癌年发生率低,可延长监测间隔为1年或以上。 上海进行的一项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显示,对39-59岁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或既往有慢性肝炎病史的患者,每6个月进行血清甲胎蛋白和超声筛查,与不进行筛查的对照组相比,肝细胞癌病死率由.5/00降至83.2/0,降低了37%(HR0.63,95%CI0.41-0.98)。这提示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肝癌筛查的确有助于早期检出肿瘤,降低死亡率。 总结肝癌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远比发达国家高,被称为穷人癌,根本原因在于主要的致病因素不是年龄,而是环境。戒烟戒酒,警惕肥胖,避免食用霉变食品以及不洁饮水,有更多事情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对于肝癌,预防永远是上策,防患于未然这句话要时刻牢记。 排版 王宁 文稿 杨鹏坤杨家乐 图片 李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dfdj.com/hayf/1423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