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不是天生的,父母也并非祸害,也许是家

时间:2018-5-3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巨婴与原生家庭

“巨婴”当之无愧成为年度热词。

在全国范围内产生的围绕武志红先生《巨婴国》的讨论至今还在延续。孰是孰非且不去论断,此书引发的全民反思,发人深思,意义深远。争论的过程远大于结论。

硬说“父母皆是祸害”只是部分人的片面理解,而为越来越多人接受的是:中国人的很多心理问题往往是原生家庭造成的。

在我们这个家国情怀浓厚的国度里,我们在享受其乐融融的同时,当问题出现时,也请停止粉饰家的温馨和谐,是时候冷静而客观地审视家庭:

家,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在心理咨询中,有一种比较常见而又特别的团体咨询方式——家庭治疗。

对于一些来访者,我们发现:要么患者的问题是在其家庭系统中产生的,要么是家庭系统本身出现了严重的相互影响的心理痼疾。

如果我们继续一对一的面询,即使ta接受治疗并获得改变和个人成长,一旦回到家庭系统,将出现退行或者家庭内部其他成员新的心理问题。

这些都是需要引进家庭治疗的信号。

家庭治疗简介

家庭治疗不着重于家庭成员个体心理分析和治疗,而将焦点放在家庭成员的互动与关系上:从家庭系统角度去解释个人的行为与问题;个人的改变有赖于家庭整体的改变。

家庭心理治疗起源很晚。直到20世纪50年代,在对一些精神分裂者的临床治疗中产生。而在之前传统心理咨询和治疗由于私密原则等原因,通常不会以家庭作为治疗对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家庭治疗的黄金时期。JohnElderkinBell、DonJackson、NathanAckerman和MurrayBowen是最先开始实施家庭治疗的,除此之外,JayHaley、VirginiaSatir、CarlWhitaker、LymanWynne、IvanBoszormenyi-Nagy和SalvadorMinuchin也是重要的先驱者。

家庭治疗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分化出诸多流派。比较著名鲍恩的系统家庭治疗、SalvadorMinuchin的结构式家庭治疗、CarlWhitaker经验式家庭治疗、萨提亚家庭治疗和叙事治疗流派等几大主流流派。

核心概念

自我分化

自我分化是鲍恩系统家庭治疗中的核心概念。自我分化指的是个体从家庭的情绪混乱中部分地解放出来的过程。

高自我分化的人拥有独立且成熟的自我,能够平衡理智和情感的关系。对事物作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断。

低自我分化的人很难作出客观、理智的思考,倾向于对事物作出情绪化的反应——要么盲目依附,要么拒绝一切。

简单说来,一个人在家庭中会有多重角色,比如一个成年已婚男性,在家中既是丈夫,又是父亲;如果多代同时生活的话,他还是儿子。在家庭中一个人往往身兼“多职”。

一个常常出现的错误倾向就是:将家庭角色等同为自我。假如我们之前例子中那个男性在他在家庭中的任何一对关系(夫妇、父子(女)、父(母)子)中出现问题,此时自我分化就取决于他能不能跳出角色处理问题。

家庭问题本来就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个人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会面临前不断离乱的感情纠纷。很容易丧失自我,被感性牵着鼻子走。如果深陷多重关系危机,更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循环因果关系

自然界中的因果关系为线性关系。若A是B的因,则B是A的果。

生活中我们常常运用这个因果规律。比如心理出现问题,我们会去自我反省,寻找问题的原因。有时候百思不得其解,我们还会借助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找到问题的根源。

但在家庭系统中,这种普世的因果律失去了效应。由于错综交织的亲密关系,以及频繁而又深刻的互动模式,在不同成员之间、不同家庭事件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循环往复的因果关系。

家庭成员关系的双方甚至多方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此时,探寻单个成员的问题的原因究竟是谁引起的,将失去意义。重要的是探究出家庭影响模式(也成为家庭动力模式)。

到最后,我们发现:家庭治疗中最原始的那个“问题者”正是“受害者”。

三角关系

鲍恩的系统家庭治疗和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中,“三角关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鲍恩认为三角关系是人类关系中变化最小的稳定团体。在家庭中,两个人的关系是不稳定的,当两个人关系出现问题时,一方或者双方将吸引来第三方。

而萨提亚模式中,三角关系指的是父亲、母亲和孩子。这是每个人来到世界最早参与的关系模式。也可能是最具有影响力和关系。孩子将在这个基本的三角关系中习得应对模式,并可能传递给Ta组建的新家庭中的下一个三角关系中。

家庭结构

家庭对外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而对内则由多个亚系统/子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是家庭成员依据代际、性别、兴趣等不同属性组成的。

子系统之间总是存在着界限。界限的清晰性和渗透性对于家庭系统的运作十分重要。

界限过于弥散时,会导致缠结;而过于僵化,则会导致疏离。

家庭生命周期

个体从与自己父母分离到结婚、生子、年龄越来越大、退休、直至最终死亡,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家庭的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家庭成员将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

比如离开家的单身青年人,要从经济和情感上与原生家庭有较好的分化,需要建立亲密的同伴关系,逐渐成为一个可以独立生活的成熟的人。

这时需要原生家庭和青年人都要能够做出一些调整,家庭能够给孩子一个适度空间,对孩子在家庭以外的发展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

请结语

家,可以是心灵的港湾;也可能成为心理问题的温床。

家,可以是个人自由的天地;也可能是捆绑自我的囚笼。

赞赏

长按







































天津市白癜风医院
2018冬季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dfdj.com/hayf/68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