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雅病例报道出口转内销一例喉癌

时间:2021-8-2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哪里雀斑医院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8713966.html

一例喉癌患者环状软骨18F-NaF摄取异常升高:病例汇报及文献回顾

(XiaY.etal.Elevated18F-NaFuptakeincricoidcartilageinapatientwithlaryngealcarcinoma--Acasereportandliteraturereview.Medicine,;96:49.)

摘要

研究背景:喉癌是来源于喉部的进行性肿瘤。理论上全身骨骼均可以出现转移病灶,但是环状软骨的转移病灶鲜有报道。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应用18F-NaFPET/CT及3DPET/CT评估喉癌侵犯环状软骨的文献报告。

病例信息:54岁的男性患者,发现右颈前部凸起肿物,2个月内肿物快速增大,逐渐出现声嘶、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症状。

影像诊断:18F-FDGPET-CT发现声门上区的喉腔可见软组织肿物,大小约4.2x3.8x3.6cm,显像剂摄取异常增高,SUVmax23.6。右侧颌下区发现肿大淋巴结,FDG摄取浓聚,SUVmax18.4。然而邻近骨骼部位出现一个FDG摄取增高灶,无法确定骨骼是否受侵。在NaFPET-CT显像和3D成像图像中证实环状软骨的右缘显像剂摄取增高,SUVmax:13.2,组织病理学提示喉部鳞状细胞癌。

治疗:患者采取了气管切开并应用抗感染药物缓解呼吸困难不适,预防窒息。

结果:患者的临床转归显示呼吸困难症状显著缓解。

经验总结:这个病例的影像学资料揭示了环状软骨侵犯在18F-FDGPET/CT、18F-NaFPET-CT和3DPET-CT中的影像学特征。

关键词:3DPET-CT,环状软骨,喉癌,NaFPET-CT

1、背景

喉癌是指发生在喉咽部的恶性肿瘤,占喉咽恶性肿瘤的65-70%。在耳鼻喉科就诊的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第三位,而在呼吸道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为第二位,仅次于肺癌[1]。发病年龄多见于50-70岁,常见的临床症状有:逐渐加重的声嘶、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吸烟和过量饮酒是喉癌的高风险因素。18F-NaF(18F氟代氟化钠)是首个广泛应用于骨骼显像的正电子药物,其断层显像对于骨骼转移病灶的诊断效能很高。但是还未查到18F-NaFPET/CT评估环状软骨转移的文献报告。我们的病例报道是应用18F-NaFPET/CT和3DPET/CT显像技术评估右侧颈前突起的肿物。

2、病例报告:

54岁男性患者,右侧颈前发现突出体表肿物,2个月内肿物大小快速增长,继而出现声嘶、吞咽困难,并逐步发展为呼吸困难。血常规检测未见异常。患者及时行18F-FDGPET/CT显像评估全身情况。最大密度像图(MIP)中看到颈部FDG摄取增高,PET-CT的横轴位图像发现FDG异常浓聚灶为软组织肿物,位于喉腔声门上区,长径为4.2cm,3.8cm,3.6cm。软组织的SUVmax=23.6,右侧下颌区可见一个肿大淋巴结,FDG浓聚,SUVmax=18.4(图1)。结合影像表现,我们考虑喉癌并发淋巴结转移。但是局部组织FDG摄取增高未能明确环状软骨是否受侵。所以我们给患者进行18F-NaFPET/CT显像,并做3D重建,进而确定是否伴有骨骼转移。图2中可见颈部骨骼18F-NaF出现高摄取。3D图像中未发现骨骼病变。

图1.54岁男性患者,颈部右前肿物,18F-FDGPET/CT考虑喉癌。MIP图(A1:前位)提示颈部FDG摄取增高(大箭头),PET/CT(B,PET图像;C,CT图像;D,融合图像)横位断层图像显示声门上区喉咽软组织肿物(长箭头)和右侧颌下结节(短箭头)FDG摄取增高。

图2.54岁男性患者,颈部右前肿物,18F-NaFPET/CT考虑喉癌。冠状位断层图像(E1,PET图像;E2,CT图像;E3,融合图像,短箭头)和矢状位图像(F1,PET图像;F2,CT图像;F3,融合图像)提示颈部骨骼多发NaF摄取增高灶。

图3.54岁男性患者,颈部右前肿物,3D重建和3DPET/CT图像诊断为喉癌。3D图像中位看到骨骼病变(G1:前位,G2:后位,G3:侧位),但是3DPET-CT图像上发现环状软骨右缘放射性浓聚灶(H1:前位,H2:后位,H3:侧位),SUVmax:13.2。

3D影像未见骨骼病变,但是3DPET-CT影像提示环状软骨右缘放射性浓聚灶(图3),SUVmax=13.2。因为PET/CT检查考虑喉部恶性肿瘤可能性大,病人收住入院。体格检查发现右前颈部有一肿大淋巴结,大小如葡萄。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学确诊肿物为鳞癌。采取以下治疗方案:1.先期同步进行化疗和放疗,如果瘤体没有完全消失则进行喉部手术切除。2.放化疗后即行外科手术切除。由于肿瘤广泛侵犯周围组织,以及环状软骨转移,部分喉部切除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患者术后会出现发音障碍。3.姑息治疗。令人遗憾的是,病人最终选择姑息治疗,出院之前采取气管切开术,接受抗感染治疗,从而缓解呼吸困难、预防窒息。随访中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明细缓解。

3.讨论

喉咽部肿瘤可以生长于包括声带的咽喉部任何部位,其中鳞癌最常见,在喉部肿瘤中发病率为85-95%。喉部肿瘤最多见的症状是声嘶、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这些症状是喉癌典型的临床表现。但是由于颈部解剖结构复杂,传统的影像方法对喉癌的病灶以及侵犯的范围难以进行准确定位。近年来一些对照研究提示18F-NaFPET/CT较99mTc-MDPSPECT对于骨骼的良恶性鉴别具有更好的准确性,检查持续时间也更短(1小时),优化检查流程,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便利,压缩了报告出具时间,便于临床医师更快地获得影像结果。

喉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化疗,还有一些新型治疗方法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例如:靶向药物与放疗增敏剂。早在年,H.BSands开创性地对一例喉癌患者实行喉部部分切除术。随后喉癌的外科手术方案经历了从半喉切除到全喉切除,再回归至半喉切除的演变。发展至今,手术切除辅以放疗和化疗的治疗方案,将5年生存率高达79%,这是喉癌治疗里程碑的进展。然而术后由于喉咽功能受损,导致患者出现生理和心理上的改变。

随着喉癌治疗方法的不断演进,现代医学模式与理念的转变,除了生存率之外,人们也越来越追求提高生活质量。与全喉切除比较,二者的治疗效果相当,但是半喉切除能够保留部分喉腔的生理功能,提高相应的生活质量。例如治疗声门肿瘤时通常采取半喉切除附加环舌骨会厌固定术,这样既可以保留声门的生理功能,又能达到局部肿瘤病灶控制的理想效果。为了寻求最理想的手术方案,影像医师需要准确的研判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对喉癌做出精准的分期。

4、结论

上述病例表明18F-FDG在骨骼临近区域摄取增高,影响对骨骼是否受侵的判断。而18F-NaFPET/CT对骨骼转移的诊断价值更高,对于颈部复杂的解剖结构,3DPET-CT有利于直观确定视野内的病变范围,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支持。18F-NaFPET/CT与3DPET/CT结合,有利于查找隐匿性病灶,如骨骼还未出现解剖形态学改变是就可以发现转移病灶。因此,在鉴别诊断骨骼转移病变时,我们应时记得应用18F-NaFPET/CT与3DPET/CT联合影像。

(余略)

医院程木华教授校稿

首都医科医院李春林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病例报道:18F-FDGPET/CT显像易被误诊为淋巴瘤的多系统播散性结核病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dfdj.com/hazz/144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