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细胞治疗概述 肿瘤免疫细胞治疗作为标准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法,是肿瘤综合治疗方案(手术、放化疗、生物治疗等)中重要的一环――生物治疗,年“国际肿瘤生物及基因治疗年会”指出:“免疫细胞治疗是一种有望完全消灭癌细胞的治疗手段”。 免疫,医学上的概念是机体识别和清除微生物等外来抗原物质和自身变性物 质的一系列保护反应,简单地说,就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能力。免疫力的强弱 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治疗关系至为重要。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入侵的任何异物(病 毒、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 细胞和体外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良好的免疫能力,是决定个人健康与否的关键。 所以免疫细胞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靶向性免疫细胞疗法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具有应用前景的癌症治疗技术之 一。 主要技术原理是:提取患者自身外周血内的免疫细胞,以患者肿瘤的特定抗 原刺激,在体外培养出大量能识别肿瘤病原的免疫细胞,制成高纯度、高识别以 及具杀伤特异病原的免疫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达到主动清除病原的目的,最 终通过提高自身免疫力,激活人体的自愈力,从而使免疫系统发挥正常作用以杀 死肿瘤细胞并主动清除病原,启动免疫监视防止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最终达到治 疗癌症的目的。 靶向性免疫细胞治疗,用于临床,治疗有效率大大提高,在防止肿瘤复发、 减小瘤体积、减少放化疗副作用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等方面都获得了令人满意的 效果。多次使用这类细胞、联合使用放化疗或不使用放化疗(针对不能使用放化 疗的患者)进行肿瘤病人的治疗,可以使部分病人肿瘤长期稳定、明显延长病人 生存期。 我国卫生部于年将免疫细胞疗法纳入第三类临床医疗技术,全部的相关费用为治疗费用,非药品费,并且明确属于社保及新农合可以报销的范畴,缓解了肿瘤患者的治疗压力。 年,斯坦曼博士获得诺贝尔奖,通过多年研究,他确定了免疫细胞在肿瘤治疗方面的重大作用。 目前还不能说免疫细胞治疗能完全治愈肿瘤(任何一种疗法都无法绝对保证这一点),但可以肯定的是,免疫细胞治疗一定能正向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提升机体的抗瘤能力,延长患者生命,争取时间,同时改善患者的自我感受并提高生活质量。 免疫细胞治疗的临床效果 1、预防术后复发临床及研究证实,免疫细胞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肿瘤患者术后复发,将复发 的危险性降低41%以上,相关文献发表在国际知名杂志TheLance上。 2、与放化疗联合使用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 研究证实,免疫细胞与化放疗联合治疗,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3、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 由于免疫细胞治疗只杀伤肿瘤细胞,不损伤正常细胞,同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达到“扶正”的效果,因此副作用小,多数患者使用后症状改善,感觉良好。 4、单独使用细胞免疫治疗延长晚期患者的生存期美国研究证实,细胞免疫治疗,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显著延长,美国FDA批 准了抗原活化的树突状细胞(Provenge)做为细胞治疗肿瘤产品上市。 5、免疫细胞治疗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免疫细胞回输后,患者外周血中CD3+CD8+和CD3-CD56+亚群比例均显著提高,IFN-y分泌细胞数量明显增加,机体杀伤性淋巴细胞的抗肿瘤能力明显提高。 免疫细胞治疗适应症 由于免疫细胞溶瘤作用是非MHC限制性的,不受癌症组织类型的限制,对任何肿瘤细胞均有杀伤作用。 包括:鼻咽癌、口腔癌、喉癌,肺癌、支气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胆管癌、肠癌、宫颈癌、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肾癌、白血病、B细胞性淋巴瘤、黑色素瘤等等; 实施免疫细胞治疗的人群及时机 1.手术前或者手术后越早使用效果越好免疫细胞治疗可清除手术无法切除的微肿瘤病灶及体内的散存肿瘤细胞,有 助于延缓或阻止肿瘤的转移及复发,因此应尽早使用。 2.放化疗联合免疫细胞治疗 可以增强放化疗的效果,减少放化疗的毒副作用。 3.当放化疗无效,或者患者无法承受放化疗时,免疫细胞治疗是最好的手段。 4.不适合手术的肿瘤患者,采用免疫细胞治疗,可望控制肿瘤的增长。 5.对于康复期的肿瘤患者,每年采用1-2个疗程的免疫细胞治疗,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转移及复发,提高生命质量,实现长期生存。 6.高危人群及早期肿瘤患者,采用免疫细胞疗法有助于防止肿瘤的发生及发展。 7.对病毒性肝炎、慢性寄生虫感染等传染性疾病,免疫细胞疗法也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对于中老年人、亚健康人士免疫细胞疗法可增强免疫力,降低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病率 免疫细胞治疗的优势 l免疫细胞治疗只杀伤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无损伤,对机体无损伤。 l安全性: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治疗肿瘤,因此无毒副作用。 l免疫细胞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多数患者感觉良好。 l持久性:因为免疫细胞治疗提升了整体免疫系统,因此可持久杀伤肿瘤细胞。 免疫细胞治疗的禁忌症 l正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或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lT淋巴细胞异常(可考虑使用异体的,具体根据临床意见),HIV阳性者; l高度过敏体质或有严重过敏史,尤其有IL-2过敏史者; l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l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史的患者; l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凝血功能严重异常者;休克、重要脏器衰竭; l顽固性或持续性癫痫患者; 免疫细胞治疗疗程设置及操作流程简述 一.疗程建议: l对于一般肿瘤患者,连续实施1-3个疗程,建议实施3个疗程;每个疗程回输13次。 l对于重症肿瘤患者,连续实施3-6个疗程,然后,每半年做1个疗程维持; l对于预防复发转移的肿瘤患者,建议每年实施1-2个疗程; l对于连续实施的疗程,每个疗程之间的间隔时间为15-30天。 l具体按照临床医生的方案实施。 二.操作流程简述: 初步筛查及相关检查→签署知情同意书→下医嘱→确认收取疗程费用→填写初筛表,将初筛表发给细胞制备中心→在医院抽取80-ml左右的血液(如果患者身体条件许可,可抽取稍多一些)→在无菌实验室分离出自己的免疫细胞→激活、培养、扩增自体免疫细胞→全程质量控制→生物学活性测定→培养足够数量的自体免疫细胞→抽血后第11天左右细胞制备中心确定回输时间及通知患者入院→抽血后第14天左右,将免疫细胞由静脉回输→疗效评估及随访。(详见相关规定及医嘱)。 靶向性免疫细胞治疗的抗原选择 1.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活检或手术获得的肿瘤组织. 2.若患者无法获得肿瘤组织,可考虑血液检测相关肿瘤标志物,获得抗原的相关信息,推荐检测MHCClassI等. 3.部份相关检测: (1)医院临床化验室常规开展的血清学检测肿瘤标志物(抗 原)有:角质蛋白19型(CK19,K19;CYFRA21-I)抗原、甲胎蛋白(AFP)、癌胚 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鳞状细胞癌(SCC)抗原以及前列腺酸性 磷酸酶抗原(PAP)。 (2)血清学检测为阴性,并非肿瘤组织亦一定为阴性。部分病例血清学检测为 阴性。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检测为阳性。 (3)医院病理科开展免疫组化检测,与本治疗有关的肿瘤相关抗原有:K19, CEA,PSA以及Her2/neu(c-erbB2)。 (4)也可以进行免疫组化检测.与本治疗有关的肿瘤相关抗原有:PSMA,SPANX, SP17,E6,E7以及HM1.24。但可从商业公司买相应的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检测。 4.其他确实需要治疗但又无法检测到相关指标的患者,也可根据不同原发性 瘤的特异性抗原标准来选择抗原。 5.针对肿瘤标志物的筛选 l患者如果以下血清肿瘤标志物(即肿瘤抗原)的血清检测值是异常的;可无需相应的肿瘤抗原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直接选为目标抗原接受靶向性治 疗: 1.CEA2.CK.PSA4.AFP5.PAP6.SCC 建议:即使上述血清肿瘤标志物异常,也可以再进行肿瘤组织的免疫组化检 测以发现其他肿瘤相关抗原,可增加治疗的靶点,提高疗效。 l如果上述肿瘤标志物血清检测值正常:对于上述肿瘤标志物血清检测值正常的患者必须提供肿瘤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参见《患者靶向性治疗筛选 标准》)结果以提供目标抗原靶点。注意:血清肿瘤标志物正常,并不代表免疫组化检测也为阴性;免疫组化检测也可能为阳性。 l如果实在无以上条件,且患者确需使用,可根据肿瘤抗原表中的特异性抗原 来选择添加抗原。 6.针对HLA-I类分子的检测: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实体肿瘤细胞表达MHC-I类分子(即HLA-I类抗原)。 当恶性肿瘤发展至终末期并存在广泛的多器官转移;或者肝癌患者;有较大可能 性丢失HLA-I类抗原。因此,对这一类病人,必须进行HLA-I类分子的检测。 对于没有肿瘤组织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或者HLA-I类抗原检测需要较 长时间等待检测结果的情况;患者有意愿开始治疗的,可以考虑先进行治疗。 免疫细胞治疗临床操作流程及规范 一.前期评估与准备: 1.科学、严格掌握免疫细胞治疗的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 2.评估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基础疾患、体力体重、营养状况等),明确有无过敏史,完善乙肝、梅毒及HIV检测,得到相关体检报告; 3.治疗前所需资料: 一个月内的艾滋、甲肝、乙肝、丙肝及梅毒等传染病指标检查报告;内 肝、肾功能检查报告;血常规检查报告、凝血功能检查结果; 4.评估肿瘤相关情况(大小、部位、分期、组织类型、相关肿瘤标记物或者 Karnofsky评分等); 5.综合评估后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治疗目的及基本的操作规程,告知注意事项,疗程费用,病人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6.确认已收患者的治疗费用,按照广东省物价局的收费标准的疗程收取,并知会细胞制备中心,制备中心方可启动专人专项的制备流程。 7.填写初筛表,将初筛表发给细胞制备中心,确定方案及实施的时间,注意事项,等等。 8.叮嘱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受凉,预防感冒。 9.免疫细胞治疗可在放、化疗前后一周进行,不与放化疗同时进行,以免回输的免疫细胞被放化疗杀伤破坏而降低疗效。 二.采血: 1.抽血时间:据病人病情而定,选择状态佳时为宜,一般在上午9:00左右采集较好。 2.抽取血液注入备好的无菌瓶、管或采血袋中时,应边注入边轻轻摇晃瓶身,使血液与瓶内装的肝素液充分混合,以防止凝血,每次采集量约为ml。 3.拔除针头后按压穿刺点10分钟以上,凝血功能差的患者需延长按压时间(直至其穿刺点无出血或皮下渗血),并嘱其休息30分钟后再活动。 4.采血过程中需要观察病人,如有头晕、乏力、心慌不适、剧痛等情况要及时汇报医生。 5.采血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6.抽血护士告知患者具体的回输时间及回输入院的时间(即抽血后第十天左右),确保病人每次回输能顺利进行。 7.抽血后交付细胞准备中心运输人员,相关人员在传送交接表上签字。 三.细胞回输 1.在患者病情和目前治疗计划的基础上,确定细胞制备计划(包括细胞是否冻存、是否配合其它治疗等)。 2.告知患者具体的回输时间及回输入院的时间(即抽血后第十天左右),确保病人每次回输能顺利进行。 3.细胞培养12-16天左右,根据细胞生长情况,细胞制备中心通知具体的回输时间,配合医生制订回输方案。 4.在抽血后第10-14天,通知患者入院及做好回输的准备,已将在院的患者,则做好回输准备。 5.一般情况下,在培养15天左右后,开始静脉回输,按疗程回输。 6.细胞连同《细胞传送交接表》送达临床科室后,运输人与护士医生共同核对细胞外包装的状态、细胞份数、内包装状态、细胞外观等,核对细胞与交接表是否一致,护士医生核对无误后在《细胞传送交接表》中签字。 7.对于严重过敏体质的患者,回输前20分钟可选择性给予异丙嗪(非那根)25mg肌肉注射或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以预防过敏反应,具体根据医生的方案。 8.由护士执行临床治疗操作。 9.治疗前,认真查对床号、姓名、住院号、细胞编码等,严格检查细胞混悬液是否有絮状物和浑浊,上、下轻轻倒转输液袋3次,以充分混匀,防止细胞凝集。 10.按常规静脉滴注。严格无菌操作,用一次性输血器先输生理盐水5mL左右,再进行细胞回输。 11.开始输注时速度为20滴/分钟,观察10分钟后无不良反应,可将滴数调为60~80滴/分钟,12.在滴注过程中每20分钟左右轻轻晃动输液袋,1-2h内滴完。 12.回输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有无寒战、发热、心慌、胸闷及皮肤黏膜有无皮疹瘙痒等症状。如有不适,可先调慢输液速度,并报告医师予及时对症处理。 13.为了防止细胞堵管或粘附管壁,输注过程应数次轻弹输血管道保持输注通畅。若发现输血器过滤网中有成团细胞,可予生理盐水冲洗后再输入。 14.细胞回输完毕后用生理盐水20mL冲洗输液管道,避免细胞损失。 15.回输结束拔针后按压穿刺点10分钟以上,并嘱咐患者卧床休息30分钟。 四.细胞回输的注意事项和一般不良反应处理 1.以下可能出现的一般的不良反应,属于正常范围,已在治疗知情同意书中提示,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清楚,签字同意: 细胞回输过程中或回输结束后,可能会出现发热、畏寒、寒颤、过敏等反应,大部份属正常反应,医院将依据反应程度的不同按规程给予相应的处理。 2、(1)少数患者治疗后出现发热反应,大部份在几个小时内恢复正常;(2)少数患者治疗后出现过敏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皮疹、头晕,等;(3)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少数会出现心律失常;(4)由于患者存在的个体差异,有可能出现其它不良反应。 3.回输过程中如出现持续不断的比较严重的寒战,可暂停输注,将细胞冷藏,并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25mg,注意保暖,待症状减轻再继续回输。 4.回输过程中的发热反应:常在输注后1-2小时发生,持续3-5小时,通常认为是具有强大增值活性的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因子所致。体温在38.5℃以下,无需特殊处理,可嘱患者多饮水,体温可以自行恢复正常;如果体温高于38.5℃,可给予酒精擦浴或冰袋等物理降温,必要时可酌情少量使用退热药。 5.回输过程中的过敏反应:如果有比较严重的过敏反应,应暂停输入细胞,将细胞冷藏,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畅,对病人给予保暖,可静脉推注地塞米松2mg,待症状消退后再行继续回输。 6.免疫细胞输注针应采用9号针头输血器以减少细胞的损失; 7.尽量选择弹性好、走向直的血管回输; 8.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9.回输当日不要沐浴,以免穿刺点感染; 10.免疫细胞治疗期间禁用任何免疫抑制剂,放化疗等,以免损伤回输的免疫细胞; 11.免疫细胞治疗期间避免使用易引起过敏的药物,尽量少吃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五.重大不良反应处理 近年来,免疫细胞治疗技术是肿瘤生物治疗中成熟且运用最广泛的肿瘤生物治疗技术之一,它给一些肿瘤性疾病的患者带来了治疗的希望,也不排除出现不良反应的的可能性。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超出以上一般不良反应的重大不良反应时,按照以下流程执行: 1.临床医生暂停细胞回输,冷藏并确保细胞无菌封存,同时按照临床救治办法及时处理。 2.临床医生认真填写“免疫细胞治疗伴随反应/事件报告表”,签字后交给细胞制备中心,并电话通知细胞制备中心。 3.细胞制备中心在收到疫细胞治疗伴随反应/事件报告表后一个小时内给出反应,并配合临床处理方案,根据实际症状提出临床处理建议。 4.细胞制备中心在一个工作日内,将封存的细胞交付国家指定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出具检测报告,确认是否出现细胞污染等问题。 5.根据检测报告的结果确定责任方,并按照合作协议承担相关责任。 6.首次报告后临床每天书面报告病人的治疗进展,病情变化,诊疗措施和计划,细胞制备中心全面配合。 7.各方组织专家进行病例讨论,总结事件发生的原因、处理结果、应对措施的成功与缺失、经验教训、改进意见等等,避免再次发生。 8.所有相关文案存档。 外周血采集标准化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加强外周血采集过程的质量监控,确保采集血样的质量,规范管理体系, 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范围: 适用于本中心所有一次性塑料血袋采集外周血操作。 l资质: (1)采集环境: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Ⅲ类环境标准。 (2)人员资质:要经过严格培训并熟悉采血过程,知晓操作技术对质量的 影响。 l采血时间:据病人病情而定,选择状态佳时为宜。 l采血方法:常规采用密闭式静脉穿刺法。 l采血前准备: 1)检查患者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性疾病,并告知患者阳性的检 测结果(异体细胞采集应把结果同样告知患者及供者)。测量生命体征,对患者 进行免疫细胞治疗前评估。 2)医师嘱患者避免使用损伤免疫功能的药物,采血前务必已经签署《免疫细 胞治疗知情同意书》,并确认已收到疗程款。 3)由管床医师向治疗中心提出治疗申请,并安排血常规的检查;由细胞制备 中心准备采血针、抗凝采血袋。 4)根据血常规检查结果,白细胞值≥3.5×10PPPPPPP6PPPPPPP/ml是最基本 的条件,未达要求的患者,先做升白处理后再采血,以保证血液的质量及能够培 养出足量的免疫细胞。 (三)采集流程: (1)工作人员要求: 采血人员应着工作服,戴工作帽,保持整洁、卫生;不得佩带饰物,如戒 指、手镯(链);操作前用消毒剂消毒双手,每接待一位患者后用消毒剂消毒双 手或更换乳胶手套,并更换止血带和一次性垫巾(纸)。 (2)采血步骤: 1)患者应在舒适、放松状态下平卧于床上进行。 2)尽量选择弹性好、充盈强的血管,如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等。 3)用16号针头穿刺,保证采血通道通畅。 4)采血时,严格无菌操作,采外周全血ml。5)采血过程中,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询问患者感受,如有头晕、 心慌、剧痛等不适及时汇报医生。 6)拔除针头后,用干棉球按压穿刺点10分钟,凝血功能差的患者需延长按压时间直至穿刺点无出血,并嘱咐其卧床休息30分钟。 7)完成采血后,应将采血袋中的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混匀,防止发生血液凝固现象;在血袋上用标记笔标记出供血者的姓名,采集时间信息。 8)采集好的外周血可暂时冷藏保存于4℃左右温度的冰箱。 9)采集和运输人员需完成《外周血采集交接记录》上相关内容,并提供供血者血清学检测报告,至少包括HBsAg、HCVAb、HIVAb、Anti-TP和ALT。 10)实验室运输人员将从冰箱中取出的采血袋放在专用的疫苗箱中保存,箱内温度要求保持在10-20℃,在6小时内将采集合格外周血运送至细胞制备中心。 (四)采集注意事项: (1)注意对患者的护理和跟踪。 (2)护士拔除静脉穿刺针,检查穿刺点是否有血肿、淤血、渗血,如无不 良反应以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并固定,反之则给予对症处理,观察1h无明显不适 后方可允许患者离开。 (3)注意保持台面、布垫、压脉带、毛巾清洁并及时更换。 (4)保证针头、废试管等感染源全部回收到专用保存罐中。 (5)保证消毒液、棉签、棉球清洁。及时更换、加盖。 (6)注意压脉带不能扎太久。遇静脉不好,也不能长时间扎压脉带。 (7)遇静脉不易抽者,请经验丰富同志抽。 (8)遇婴幼儿需要颈静脉穿刺时,注意要请科室同志帮助,动作轻巧。 (9)发现有晕针、晕血病人,要注意安全,做好保护工作。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的好白癜风治疗多少钱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dfdj.com/habfz/355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