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病变胆囊息肉的经方治疗

时间:2021-12-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胡希恕胡老说:“若为中医辨证论治下一个简明的定义,那就是:于患病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而适应整体,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

该患者是在下乡义诊时碰到的,因为对中医不信任,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所以初诊只开了3付中药。

郭俊珍,女,41岁,首诊日期:年7月23日,

主诉:腰痛、左下肢不适2年,

一般状况可,饮食可,不怕冷,便秘,睡眠差。

查体:舌淡水滑苔,脉弦滑

腹诊:腹平,腹力中等,双侧腹直肌拘急,脐上悸动,脐下左右1、2点压痛。

腹诊图:

辨六经:少阴阳明太阴合病

辩方证:桂枝汤合苓术附加大黄

桂枝10克,赤芍18克,生姜3片,炙甘草10克,大枣4枚,大黄3克,附子10克,茯苓15克,白术30克

饮片3剂,水煎服,一日2次口服,观察疗效。

年7月27日主动复诊

3付药吃完以后腰痛、左下肢不适明显减轻,仍有便秘、眠差,为巩固治疗,到医院门诊来就诊。

查体:舌体胖,苔白水滑,底苍瘀

腹诊:腹平,腹力中等,黄瓜样悸动,脐下左、右2点处均有压痛.

腹诊图:

辨六经:少阴阳明合病兼有水饮

辩方证:二加龙骨牡蛎汤合苓桂术甘汤

桂枝12克,赤芍18克,炙甘草8克,大枣4枚,龙骨15克,牡蛎15克,茯苓30克,生姜3片,苍术10克,白薇8克,附子15克

饮片4剂,水煎服1日2次口服。

简要解析:

胡希恕胡老在痹症临床应用中讲到,痹证多从表论治,微发汗是治疗痹症的重要原则,即发汗剂中加入利尿、利湿药,为小发汗、微发汗法。痹症常见外有风寒在表、里有水湿停滞,里有所阻,表亦不透,故不兼利其水则表必不解,若强发其汗,激动里饮,变证百出。此时惟有于解表方中兼用利湿祛饮药,始收里和表解之效。结合症状、腹诊,该患者已陷于阴证的表虚,治疗不但用桂枝汤加苓术解表利水,同时更用了附子温阳强壮,便秘考虑里阴证,予白术通便。又当关节疼偏在一侧时,认为是瘀血阻滞,常加入少量大黄以活血通络,在其他方证见到一侧偏痛时也可加用大黄,也是经验之谈。二诊直接应用二加龙骨牡蛎汤,二加龙骨牡蛎汤对虚劳、失眠等均有较好疗效,依据腹诊考虑水气病,用苓桂术甘汤。

病例2

张某,女,45岁。初诊日期:年7月13日

主诉:右侧胁下胀满3天,自述既往有胆囊息肉病史,没有明显的口苦、口干和口渴,饮食可,大便偏稀。

查体:舌淡苔薄黄,脉诊:左弦右紧

腹诊:腹平,腹力中等,右胁下苦满,脐下左、右1点有压痛。

腹诊图:

辨六经:少阳阳明合病兼瘀血

辩方证: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柴胡18克,黄芩10克,大黄5克,枳实10克,赤芍15克,大枣4枚,清半夏10克,生姜5片,桃仁12克,牡丹皮10克

饮片,5剂,水煎服。

复诊日期:年7月17日

患者诉:右胁下胀满消失,服药后,每日大便2~4次,偏稀,夜尿3~4次,双下肢发沉、酸胀,自觉如灌铅般难受,患者月经规律,每月18日至,此次经前不适未见加重。

查体:舌淡白齿痕,底苍瘀

腹诊:腹平,腹力中等,右胁下苦满、心下满,脐下左、右1、2点处压痛。

腹诊图:

辨六经:少阳病兼有瘀血

辨方证: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

柴胡15克,赤芍18克,枳实10克,炙甘草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苍术10克

饮片5剂水煎服,1日2次口服

复诊日期:年7月28日

晨起有口苦,双下肢沉重不适感明显减轻,大便1日1行,夜尿1次,无恶寒发热,胸胁部不适消失,自觉耳朵内跳动,以为是上火。

查体:舌淡齿痕,苔薄黄,底苍水

腹诊:腹力中等,右胁下苦满,脐上悸动,脐下左、右1、2点有压痛

腹诊图:

辨六经:少阳病兼瘀血

辩方正: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

柴胡18克,黄芩10克,炙甘草10克,赤芍12克,枳实10克,当归10克,川芎8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苍术10克

饮片5剂水煎服1日2次口服

简要分析:

患者二诊出现腹泻及夜尿增多,考虑与使用大柴胡汤有关,首诊根据症状、腹诊及患者自述有胆囊息肉病史,对腹诊的少阳阳明合病(从胸胁到心下按之满、硬)未予重视,犯了辨病用大柴胡汤的错误,无阳明而用大黄、枳实、赤芍等药,虚其里,致胃气虚,成太阴证候表现,胃虚不足以收摄津液,则夜尿频、大便次数多。二诊依据腹诊、症状学内容,调整方药,用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诸症缓解。

学术讲座:明晚19:00至21:0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dfdj.com/haby/15088.html
------分隔线----------------------------